
支教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辅导。

深圳龙岗扶贫产业园已于2015年6月份提前封顶。

深圳龙岗组织部扶贫海丰城东镇梓里村,为梓里村修建村委楼。图为修缮完成的村委服务大楼。

深圳山厦医院捐赠物资给海丰卫计系统。
“以前是求着企业来考察,现在经常有企业主动联络前来考察。”海丰县委常委、龙岗对口帮扶海丰指挥部总指挥吕海茵说。上周“深汕百企业牵手合作”活动首次走进海丰,就黄金珠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对接,并达成了不少合作协议。百商“恋”上海丰的背后,是产业链招商、招大商招强商、精准招商持续发力的缩影。
在“造血先行、注重长效、保障民生”理念的引领下,在深圳、汕尾两市政府的领导和深汕指挥部的指导下,在海丰县各级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龙岗区立足实际,精心组织,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扎实推动对口帮扶工作落实,项目引进、共建园区、城市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截至今年6月底,龙岗区共拨付海丰县帮扶资金9957万元,资金投入量在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目前,各项帮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以迎接今年9月开始的双到考核验收。
●撰文:顾大炜 洪继宇 黄嘉锋 余作明 供图:林伟军
产业帮扶突出“造血功能” 招大商招强商
从“扶贫双到”到“全面帮扶”,在省的部署下龙岗区对海丰县的帮扶将重点转到了提升“造血功能”上,其中最核心就是突出产业帮扶,加强项目引进。经双方协商,提出了园区产业导向、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入园项目管理、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推动提升招商项目质量。关于园区共建模式,两地已进行了多轮多层次的交流。目前海丰方面已提出了4种备选共建方案,接下来将继续商讨酝酿,争取今年下半年确定具体共建模式。
深圳市委常委、龙岗区委书记杨洪表示,龙岗与海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海丰土地空间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大。海丰县委书记沈木荣认为,积极配合好龙岗的帮扶工作,选准、选好适合发展的主导产业,使项目早出效益,让贫困群众早点得到实惠。
为了加快产业帮扶进度,龙岗区组织了区内企业到海丰县考察交流。去年10月份与海丰县联合举办珠宝文化节招商会,组织区内5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园区和对接交流;今年7月又利用“深汕百企业牵手合作”活动,促进了两地黄金珠宝企业“亲密接触”。对于有意向的项目,对口帮扶办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目前,帮扶办已跟踪洽谈了东方金钰、九州农业、晶科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荐了海吉星、合嘉乐、国政通等一大批投资客商前来海丰考察。
在产业帮扶上,针对海丰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现状,不再要求一村一项目,而是整合资源,集中了25个贫困村的3000万帮扶资金,在梅垅镇建起了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占地5415平方米,厂房1.6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宿舍及培训中心,建成后年出租收入可达150万元以上,实现贫困村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目前扶贫产业园各工程已封顶,预计10月份建成,招商工作已展开。“我们要求产业园的企业用工必须达到30%的本地居民,以促进就业脱贫。”吕海茵说。
统计显示,去年海丰引进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74.44亿元。其中签约(未动工)项目13个,总投资53.2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21.24亿元,共完成年度投资6.3亿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招商势头之所以如此迅猛,除了海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外,这与已经深入龙岗海丰两地干部骨子里的“深圳速度”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和服务能力,让深圳企业特别安心。
民生帮扶“大手笔”投入 “点对点”突破
由于是全面帮扶,改善海丰县的民生成为了龙岗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两年来,龙岗和海丰双方就教育、卫生、文体等领域不断进行对接交流。海丰县今年提出大力实施十件民生实事,而龙岗区则点对点帮扶海丰各镇。
龙岗区卫生部门提出了开展“三个一”帮扶(100万元设备、100人培训、1个专业科室),目前设备资金35万元已到位,海丰首批21名医务人员已于今年4月赴龙岗,参加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龙岗区山厦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关门结业,将该院所有设备查封拍卖。龙岗区政府通过拍卖购得了3000多万元的设备,全部捐赠给海丰的各家医院。其中一些先进设备单个就价值300万元,共出动了60多个货柜车才全部拉完。“这些设备正是我们所亟需的,龙岗这样做无疑是雪中送炭。”海丰多家医院的负责人说。
在教育领域,龙岗区教育局开展了学校“一对一”帮扶、支教、交流培训、教育信息系统等帮扶项目。目前双方各20间学校的 “一对一”结对帮扶已开展,首批6名支教老师今年3月到位支教,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传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海丰师生的广泛好评;海丰第一批50名教师已于今年6月赴龙岗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
此外,帮扶办还组织挑选50名海丰贫困学生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据悉,这批学生每年的2万元学费由帮扶单位筹集,住宿费也是减半,因此报名十分踊跃,第二批预计有超100名学生报名。在专业方面,主要根据龙岗的产业特点进行设置。全世界70%的眼镜由龙岗制造,部分学生因此进入了眼视专业学习。此外,烹饪专业也是学生们的主要选择。学生还没毕业,已经被龙岗企业预订一空。
在其他民生领域,龙岗区消防部门捐赠了2台消防车,帮扶海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单位给一些村赠送音响、功放之余,还邀请了专业的广场舞老师进村指导教学;此外,521户住房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受益人口2600余人。
理念帮扶帮扶有没有成效 关键在于人
帮扶有没有成效,关键在于人。为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能力,帮扶办协调海丰在龙岗设立招商联络处,选派招商骨干常驻龙岗学习招商经验,分享项目信息,加强招商引资,今年6月海丰3名优秀骨干已派驻龙岗开展工作。“龙岗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只要是适合海丰的,可优先谈判。”吕海茵说,“若企业落户了海丰,还可以享受龙岗的所有扶持政策。”目前龙岗的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很大,海丰正是一个好的扩张落脚点。
龙岗区帮扶工作组还帮助海丰县开设村官素质提升大专班,提升当地村干部工作素质。2014年,龙岗区帮扶工作组将继续探索智力扶贫新路子,计划与海丰县委组织部、海丰电大联合,投入40万元,用3年时间对贫困村达到入学要求的50名村官进行系统的行政管理教育,不断提升村干部自我积累、自我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龙岗区的后备干部培训班则放在了海丰,以学习海丰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
帮扶工作有一个重中之重是资金安全,为了避免工程资金出现监管缺位,龙岗和海丰两地协商后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严格实行预算超10万元工程必须招投标的规定,确保项目建设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工程质量。这个严格监管的工程资金的探索,被其他不少帮扶单位学习借鉴。
在对口帮扶机制上,拟定了龙岗区对口帮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责任单位;协调组织双方各有关单位,抓好方案落实,园区共建、招商引资、城市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各项帮扶工作均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去年10月份召开了双方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对口帮扶工作。
龙岗距离海丰边界不到60公里,有超过60万海丰人在深圳创业居住,两地的界限早已抹平。随着全面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两地正在逐渐变成合作伙伴,携手迈向共赢。
亮点
龙岗59个单位对口帮扶海丰25个贫困村
建长效机制“及时雨”变“长流水”
在新一轮扶贫“双到”中,龙岗全区59个帮扶单位组成25个帮扶小组分别帮扶海丰县25个贫困村,各项帮扶工作按照省、市扶贫部门的统一部署有序开展,以机制创新变“及时雨”为“长流水”。海丰县县长陈德忠表示,龙岗区积极寻求“造血”项目,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
各帮扶小组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的需求和各帮扶小组的自身优势,初步制定了三年帮扶工作方案,目前正在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龙岗区还围绕“一个园区(珠宝产业园)、二个旅游(红色革命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三个品牌(九龙生姜、公平木瓜、大湖花生)、四个基地(九龙生姜基地、公平木瓜基地、大湖花生基地、围湖蔬菜基地)”,打造扶贫亮点。
农业始终是海丰的支柱产业,在对口帮扶中,帮扶办结合当地农村的传统农产品种植种养的优势,成功帮建了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平东镇九龙村生姜基地、陶河镇绿蛋鸡养殖基地、大湖镇湖仔村养虾基地等四个产业基地。如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由帮扶单位龙岗公安分局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设菠萝木瓜种植基地150亩,基地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省农科院作为技术保障,采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 农民及土地流转参与到产业链中。村委会、贫困户、合作社按照5:3:2的比例占股分红。
由于农业的风险较大,为了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龙岗区和海丰县总结上一轮帮扶经验,结合梅垅镇金银首饰业较发达的有利条件,统筹整合25个村的龙岗区帮扶资金,在梅垅镇建设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扶贫产业园开创了“公司+基地(产业园)+农民(劳动力就业)”一站式的扶贫方式,可实现提高村集体收入、培训、贫困户就业三大功能。
脱贫长效机制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扶持就业,就业一人就能脱贫一户。首先是充分利用深汕合作区和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重点突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如梅陇镇梅西、水踏村56户有劳动能力户,通过就地培训后到梅陇镇金吉莱首饰厂就业。实行培训就业,贫困户收入有保障。同时通过与海丰县中荣职业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对帮扶村及贫困户的培训“量身订做”,根据各村的需要实行全方位的培训。
两年多来,龙岗区帮扶海丰25个贫困村共投入1.9亿元,平均每村达760万元。实施村帮扶项目980个,帮扶后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8.8万元,比帮扶前村集体收入平均增加6.69万元;帮扶后被帮扶户年人均收入达到9456元,比帮扶前增加7344元。
典型案例
莲花五村努力打造省新农村示范片
将筹资6亿,已获汕尾市批准,并获省级资金1亿元支持
为了给力民生,海丰县从去年开始启动了海城镇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努力把莲花片五村打造成为集宜居、产业、旅游、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并通过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54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
该规划最早于去年7月起由海丰县农业局牵头,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申报工作,由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规划编制工作,并得到海丰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随后,该县成立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遴选工作领导小组。
在示范区现有发展基础上,该县拟再筹资6亿元,计划今明两年按照“一河、一路、五园、三大策略、十二大行动计划”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前提,同步推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
“十里山环秀,云间露一峰”,莲花山因其雄奇险秀著称,峰峦叠翠,状如九朵绽开的莲花瓣而得名,系省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1337.3米,为“粤东第一峰”。此次海丰县规划申报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即坐落在莲花山下,示范片五个核心节点村包括柑洲坑村、建祖村、温厝村、顾莲峙村、田畔村,自然资源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据了解,选择温厝、建祖等5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片的启动区,主要基于该片区乃“区域要津、幽谷之间、莲花名胜、生态游园、禅宗茶道、文脉传承、山水贯通、富庶之地”的特色。
示范片直接受益村民将达3万多人,带动辐射人口10万多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农业经济近年来稳步增长。据统计,2005至2014年期间,示范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8.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高达10.3%。
据悉,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申报,龙岗区投入80多万元帮扶编制了赤石、莲花山两个片区的新农村示范片规划方案,主推海丰新农村建设。其中莲花片区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已获汕尾市批准,获得了省级资金1亿元支持。
数说
1亿元
莲花片区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已获汕尾市批准,获得了省级资金1亿元支持。
9957万元
截至6月底,共拨付海丰县帮扶资金9957万元,其中双到资金8257万元,全面帮扶资金1700万元。
3000个
扶贫产业园建成后年出租收入可达15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900万元
投入资金900万元,开展了南部新城市民中心规划设计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260个
龙岗加大各帮扶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已共实施工程项目296个,完成2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