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前有雨花先发。 几场春雨,数夜东风,使二月的增城派潭充满生机。漫步街头,走出郊外,但见鲜花遍地,巨樟参天,翠竹挺拔,万壑飞泉……随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细心的人们不难看出,今年派潭早暖于广州市其他地区。尽管室外早晚尚有凉意,但当地人却已穿上夏装,来到焕然一新的派潭广场,休闲健身或谈论镇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一 今年确是春来早。立春前夕,番禺区对口帮扶派潭镇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在增城派潭召开。区委副书记刘苑珊和副区长麦洁萍参加并表态:新一轮帮扶工作目标是让11条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30万元以上,实现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1万元以上。 新一轮扶贫开发集中建设一批辐射和覆盖农村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确定了梅都自来水厂变压器增容及供水设备改造工程、邓村美丽乡村 建设工程、派潭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二期)等14个帮扶项目,总投资估算价约3300万元。如今,这些项目部分已完成。派潭梅都自来水厂变压器增容及供水设备改造工程的完工和投入使用,缓解了派潭镇区3万多人的饮用水困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前一轮对口帮扶增城市派潭镇建成区工作期间,我区就立足于当地民生,重点打造惠民亮点工程,真正让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普惠共享扶贫开发成果。2011年至2012年间,共安排帮扶资金1亿多元,援助该镇建成区17个工程项目,内容涵盖了文化教育、商业服务、市政公用、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设施。 二 安得广厦千万间,顾全大局忘小家。 番禺区建设局驻派潭镇建成区改造专责小组,是援建前线的排头兵,负责扶贫开发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专责小组由区建设局的5位业务骨干组成,他们配合当地镇政府做好协调建设各方的相关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开工前期手续的办理,切实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指导对口帮扶项目进行全面建设工作。他们是建设局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与普通人一样,他们的家庭也有心爱的老少成员。为了让派潭镇建成区的落后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尽可能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派潭镇建成区改造工程项目上。陈永华的小孩当时正读小学6年级,还不足12岁,其爱人在沙湾计生办工作,日常事务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照顾小孩,只能由母亲代为照顾。其母亲已70多岁,也尽最大努力支持儿子到最需要帮扶的贫困地区做好开发建设工作。宏晓纬的小孩只有两岁,刚进入幼儿园,只能由爱人照料。为了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台风季节的多个公休日,他还专程回派潭镇值班,以便应对因台风影响而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陈印广的小孩只有11岁,在读小学5年级,也只能交由家人负责照顾。 梁俊圣是专责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还不满26岁。当地早晚温差较大,他白天忙碌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做建成区工程项目的资料,以迎接上级部门的考评,由此患上了重感冒并出现高烧症状。但他为了不担误工作,没有回家休息和告诉家人,只是在同事的陪同下,到派潭医院吊针治疗。 由于派潭镇建成区改造项目较多,工期紧且时间长,根据进度安排不能停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工地现场负责管理。专责小组的成员在每逢“五.一”、“十.一”和春节等长假期均安排回来派潭镇值班,以便及时了解工地的建设情况,随时准备解决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绝对不将苗头隐患拖延至工作日才处理。个别同志没有安排公车使用的,还转乘多次公共汽车,由番禺至从化再转达派潭镇,辗转3个多小时,也按时回到派潭镇值班。由于工作到位,我区援助派潭建成区所有工程项目没有发生过1宗质量或安全事故。 三 4年的扶贫开发建设,使当地的镇容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市场繁荣、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正在逐步形成。我区为派潭增添了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设施,如新建的派潭医院定位为镇中心卫生院,按照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标准进行建设;派潭中心幼儿园按省一级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为镇区和附近农村解决300个学前教育名额;派潭中学新建一幢24间教室及配套办公室的教学楼,缓解了优质学位紧张问题……近日,经当地群众无记名投票测评,对当地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的满意率为100%。 派潭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常务副镇长刘小松感慨地说:“番禺援建派潭这4年时间,让我们提前实现了十年跨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