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啊,在家躺了一年多的黄老伯站起来了!”一霎时,黄志良所在的小房间被左邻右舍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中不时有人发出“神医啊!”的感叹。刚才还在抹眼泪的黄老伯妻子,也终于一扫愁容,感觉日子有了盼头。
这是近日古镇两支队伍前往河源市紫金县临江镇扶贫时的感人一幕。记者获悉,此次扶贫,古镇的相关部门不仅送上价值上万元器械与药材,还向学校赠送两台电脑与1600余本书籍,令当地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灯都古镇的博爱情怀。
医疗扶贫▶▷送上万元器械与药材
“其实没那么神,只能说明这里的条件实在艰苦,群众掌握的卫生知识,尤其康复技巧实在太少了。”古镇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胡晓勇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们在塘排村帮助站起来的第二个瘫痪病人。
据胡晓勇介绍,由于基层医疗单位对康复专业接触不多,而农民对康复技能也罕有掌握,病人对病情有的紧张过度、有的无知无畏,导致一些人错过了康复良机,身体机能也因长期卧床而萎缩。他此行的职责之一,就是根据古镇驻塘排村和禾坑村扶贫干部前期摸排出的村民病患情况,挨家挨户上门指导一些康复技能。
另外,他还有一项职责,就是送给禾坑村唯一的一名村医一台针灸治疗仪,并教会他如何使用,帮助其他患者减轻痛苦。“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能使他们恢复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不再成为家庭负累。”古镇人民医院院长、赴河源医疗扶贫队的队长彭文标说。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参与义诊的12名医生,义诊的病患超过200人。扶贫队带过去的几十箱药品和血压计等医疗器械,价值上万元,全部留给了当地。
禾坑村村委会罗主任对此十分感激。他告诉记者,村里有1763人,年轻人多出去打工,只留下老弱病残,“看病不方便,大医院路途远,看病又贵,老年病、风湿病、关节炎等都在家捱着。有几次不正规的民营医院打着扶贫的旗号下来,还骗了我们老人不少钱,真是可气!”
彭文标想得更远一点。他认为,一次扶贫只能暂时缓解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水平提升了,老百姓才真正有福。所以扶贫队不仅要“帮”更要“扶”,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
知识扶贫▶▷赠送两台电脑与1600余本课外书
在古镇医院开展医疗扶贫的同时,古镇知联会也对临江镇开展了知识扶贫。
“哇!电脑!”在没有安装大门的禾坑小学门口,不时有村里孩子们来凑热闹。他们看到知联会捐赠的两台电脑和打包装箱的书本,不禁十分兴奋。两台电脑,分别是由知联会副会长蔡显华和两家会员企业华裕灯饰、华星塑机捐赠。书本则是知联会发动镇南小学学生在短短一天之内捐赠的。
禾坑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邓志辉告诉记者,学校里只有一台电脑,村里同学家倒有一台电脑,但他很少摸,更不要谈玩游戏。他希望有机会能学习使用电脑。至于课外书,他也只有两三本,是姐姐们留下来的。
当得知有来自古镇的同龄小朋友为他们捐赠了1600多本课外书时,他十分兴奋,马上向同学跑去,说要快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学们。
随后,五六名知联会会员与禾坑小学校长一道,为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赠送了文具并作了家访。刘俊杰正在家里写作业,秋季就要去镇里上中学了。他说他的理想是上清华。身兼知联会会长的彭文标与他击掌为约,鼓励他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将来还要为妈妈治病、回报社会。
随行的知联会会员邓昔仰感叹,这里的贫困程度超出想象。作为知联会会员,作为古镇一名企业家,他在自发地为每位贫户学生、每个病患家庭捐款的同时,还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加入进来,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