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韶关市曲江区人大办帮扶丈古岭村 扶贫就是要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在曲江区大塘镇丈古岭村,村民龚干先告诉记者:“我原来想去建筑工地打工,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日子好过了,我也不想出去打工了。”在丈古岭这个去年被列为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的贫困村,不少村民都发现,近一年来村里发生了新变化:坑坑洼洼的村道修好了,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开始规划建设,发展生产有了资金扶持……

    这些变化,得益于2013年6月以来,曲江区人大办等帮扶单位到村里开展的扶贫“双到”工作。

    扶持生产 提高生活保障

    丈古岭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410户人家中有79户贫困户。在帮扶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5350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2360元。

    曲江区人大办等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中发现,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水稻、花生、蔬菜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耕作方式和经济来源传统、单一。

    为了让贫困户“安居乐业”,帮扶单位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8.4万元,支持、补助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建筑资金、材料等等。50岁的贫困户龚干先是帮扶工作的受益者。他家今年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一家五口人终于告别了过去低矮的泥砖房。

    帮扶工作组还安排每户约1000元的扶持生产资金,给村民买化肥、鸡苗、猪苗、饲料等,举办种养技能培训班和非农技能培训班,提高贫困户科技致富能力和就业技能。

    帮扶单位还以种植曲江马坝油粘米为龙头,组建了82户规模的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成本扶持、技术指导和订单销售,让农户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并引进广东韶钢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村里建立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让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近打工。

    帮扶单位还帮助349名贫困群众购买新农合,帮符合条件的217人买了新农保,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和老有所养的问题。

    整治村貌 壮大集体经济

    走在丈古岭村,放眼望去,是平坦整洁的乡间小路和绿意盎然的田地。丈古岭村村支书陶初明介绍,“这条村道,以前坑坑洼洼的,小车根本过不了,村民出去卖菜很不方便。”

    为让丈古岭的村道更好走,去年以来,帮扶单位投入69.1万元从牛岗山到石背,修建了一条宽3.5米,长2.6公里的硬底化乡村公路,13个村小组的乡村公路从此全面完成硬底化建设并相连相通。

    帮扶单位还发现,丈古岭村有一些田地常常丢荒,特别是到了雨水稀少的季节,田地庄稼干枯,无人打理,原因是水利设施不“给力”。帮扶工作组投入了60万元对长约3.3公里的下门村水圳进行修复,大笋圳维修工程也计划今年年底进行,完成后,可以缓解3000到4000亩农田灌溉,基本解决全村农户农田用水困难问题。

    为了改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帮扶单位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去年和今年将分别入股20万元到演山水厂,从2015年起,村委每年便可获得3万元集体收入;帮扶单位还通过引进企业建立有机肥场、推进刘屋山塘工程建设和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一年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帮扶前的480元增加到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