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丰顺抓住对口帮扶机遇,加快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

“项目建设进度如何,有没有遇到哪些难题,哪些需要我们协助推进……”在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海珠(丰顺)产业园”)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里,海珠·丰顺对口帮扶工作队正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面对面探讨产业园建设发展新思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丰顺县委、县政府抓住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丰顺县的大好机遇,以海珠(丰顺)产业园为平台抓手,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聚焦项目,合力推进产业共建,产业园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们通过产业共建的模式,筑巢引凤,把丰顺本地的资源充分盘活,同时引进外面的优质资源,尤其是产业项目,推动丰顺实体经济增质提速。”丰顺县委常委、副县长、海珠·丰顺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少洲表示,海珠(丰顺)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秉承了产业帮扶与精准帮扶“一盘棋”工作宗旨,实现了园区工业反哺养殖产业,有效助力丰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新引擎

共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

清晨,距离丰顺县城5公里的海珠(丰顺)产业园繁忙一片。厂区里,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流水线作业,一批批刚生产出来的产品从丰顺运往各地,其中不少是出口到其他国家地区;项目工地上,大型机械来回作业,旁边的规划蓝图清晰可见;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里,刚从梅汕高铁丰顺东站出来的考察团,正仔细了解园区建设……

忙而有序的园区建设与发展,是丰顺县坚持产业兴县,壮大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现在我们的生产线全部恢复正常生产,正加足马力完成疫情期间积压的订单。”走进广东汇威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汇威科技”)生产车间,人事行政部经理肖卓成向笔者介绍起近期公司的运营情况。

作为产业园的重点企业,广东汇威科技是从深圳转移到丰顺的重要乡贤回归项目,公司生产线从2016年试运行至今,年产值实现每年持续增长。“年初疫情影响下,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公司实现了快速复工复产,赢得不少来自珠三角的订单。”肖卓成说。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依托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原有的产业基础,丰顺县借助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机遇,共同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海珠(丰顺)产业园。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突破、十年大见效”的总体目标,园区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招商引资,实现工业提质增效发展。

“结合海珠区对口帮扶的力量,园区形成一个发展联系的平台,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丰顺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愉兆表示,得益于多方合力,当前园区已聚集万洋众创城、广东讯源实业集团、深圳双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威科技等工业项目39个,总投资107.15亿元。

与此同时,在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丰顺县更加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双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溢出转移,力促魅力3C智能制造、新南方日化用品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签约落地,不断培育高端增量。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丰顺县委、县政府重大招商项目引入的深圳双十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租赁产业链企业厂房形式落户园区,不需要政府提供土地资源,实现了一周洽谈、一周签约、三个月完成建设、半年内投产的项目快速上马的“双十”模式。“我们看好梅州丰顺的发展优势,现在各方面都在有序推进。”公司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目前,海珠(丰顺)产业园引进的39个工业项目中,有14个来自深圳,6个来自广州。2020年园区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有投资意向亿元以上项目5个。

“还有很多企业想要进驻园区,我们正进行筛选,从量到质进行把控,科学布局产业园。”杨愉兆表示,园区正努力朝着调结构转动能、优服务谋长远的方向发展,打造赶超跨越新引擎。

 

补链条

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看到机器动起来,我们就很开心!多亏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不然我们的进度哪有这么快。”站在规划图前,梅州(丰顺)万洋众创城总经理李国力告诉笔者,该项目将着眼于发挥丰顺县政策、资源优势和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的成功运作经验,着力引进电子电声、智能制造等产业入驻,将项目打造成为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绿色智能产业园区。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企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如何构建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命题。

一直以来,丰顺县都以“产业兴县、项目为王、企业第一、服务至上”为发展理念,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结合发展理念,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全面拉开招商引资蓝图,着力完善产业园的布局。

“梅州(丰顺)万洋众创城落户丰顺,是完善产业园产业链的重要一步。我们经过反复商谈,专门组织部门召开4次会议专题讨论引入细节问题,多次修改合作协议,于4月18日顺利签订了该项目。”陈少洲表示,作为一家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和中小企业集群服务商,万洋集团拥有投资开发、产业招商、建筑施工、园区运营和金融服务的园区全产业链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延长产业链。

在产业布局上用心用力,在服务中用情用功。在帮扶过程中,帮扶工作人员和园区相关负责人都意识到不能光引进企业,不提升服务。

在充分商讨的基础上,园区利用海珠区产业帮扶专项资金约3400万元建设的9层园区综合服务楼于2019年投入使用,弥补了园区服务硬件设施不足的缺陷。

“过去投资商过来考察,往往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推介平台,极大打击了投资信心。另外,园区企业也没有归属感。”杨愉兆笑着说,虽然同在一个产业园,但很多企业负责人都互不相识,没有交流的平台。

走进综合服务中心,产品展示厅、办事厅、人才驿站、技能培训室、党群服务中心及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一应俱全,分布合理。杨愉兆告诉笔者,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后,计划对企业所有审批、办证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企业的“家庭中心”。“对项目单位所有审批、办证、企业及群众前来咨询的业务,只要职能范围内的问题马上办,职能范围外的马上协调或上报。”

此外,在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海珠(丰顺)产业园光纤线路、手机信号已实现全覆盖,茅园路改造工程、工业大道、园区大道、横一路等道路建设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绿色饲料园自来水供水工程已完工并实现供水,园区垃圾中转站已建成并使用,有效地保障园区整体环境卫生。

“梅州丰顺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发展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动力。”李国力说,从项目考察到签约,梅州市、丰顺县相关部门都给予支持与帮助,还特地腾出一个办公室作为项目的临时办公室,让公司也体验了一把“被服务”。

 

聚集群

四大产业板块释放发展新动能

20世纪70年代起,丰顺县电声行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从小小的“喇叭城”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电声之都”,成为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重点培育出汇威、培英、旺兴达、泰昌等龙头企业。

今年以来,电声企业出口业务受到一定影响。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主动协调,充分了解电声企业需求,通过梅州市、广梅指挥部等途径,为电声企业与广州某汽车企业之间牵桥引线,畅通沟通对接途径,谋求进一步合作,助力丰顺龙头电声企业渡过难关。

“在关键时刻帮一把,扶一把,让我们生产更加有动力。”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说,公司今年将新增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新设备、加大技改投入,以便更好赢得市场。

正是看好丰顺电声行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总投资规模100亿元的梅州·丰顺国际声谷小镇成功落户产业园,加快建设步伐。

“我们将依托丰顺电声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全力以赴打造好梅州·丰顺国际声谷项目,以科技连接未来,为丰顺电声产业的全产业链构建提供支撑,带动电声行业向智能‘质’造发展,把产品做到精致、极致,助力提升丰顺产业发展档次。”广东讯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来胜表示,公司将形成立足梅州、服务全省、面向全国、声动世界,引领国内电声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

俯瞰海珠(丰顺)产业园,已经基本形成电子电声、绿色饲料、生物制药、高端智能制造四大产业板块,朝着实现园区“三个百亿”产业的目标迈进,为园区发展定下主基调。

从珠三角产业转移落户海珠(丰顺)产业园,丰顺新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进入试投产阶段。作为中国农牧食品领军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丰顺新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看中丰顺的营商环境,还有产业的集聚。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产业板块实际上就是产业集聚。绿色饲料产业园方便我们企业之间的交流,同时能够形成合力,有竞争更有合作的机会。”丰顺新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任冬梅表示,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明确后,等于是对相关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将逐步形成较强的区域拉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产业帮扶与精准帮扶相结合,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充分利用园区现有饲料资源优势,以绿色饲料为着力点,以园区工业反哺本地农业,促进本土养殖产业发展,畅通海大公司与本地养鸽、养鸭企业对接渠道,企业向贫困村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及技术支持,贫困村养殖户养殖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带动丰顺贫困村养殖户增收,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记者观察

精准发力  努力实现  “1+1+1>3”

2019年,海珠(丰顺)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61.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8.4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51.3%,全口径税收3.34亿元,占全县25.2%。

海珠(丰顺)产业园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载体,实现了量与质的跨越。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工业园正逐步形成规模,四大产业板块发展思路明确,已经形成具有丰顺特色的产业园发展模式,发展后劲足。

这是广州海珠区帮扶丰顺县的一次有效探索。产业帮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切切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得起来,才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把产业扶贫当做重要抓手,必须提前谋划好“一盘棋”的发展蓝图,既要贴近市场,也要多方合力。在记者看来,海珠(丰顺)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不外乎有三种力量的推动。

对口帮扶力量持续“输血”,努力“造血”。在海珠(丰顺)产业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海珠对口帮扶工作队着力做好“媒人”角色,主动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的同时,用活帮扶资金打好产业园基础,让企业落户并发展壮大。此外,先进的产业园建设理念也是对口帮扶工作队带来的重要帮扶力量。

政府职能部门落实给力。在充分盘活资源的基础上,丰顺县抓住区位优势,围绕着高铁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区的交通建设,形成内外连通的交通网络,给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同时,丰顺县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实行专班专人专责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统筹解决好征地拆迁、用林用地等问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零障碍”条件,做好谋划与落实。

企业自身发力。当前,海珠(丰顺)产业园已经形成四大板块的产业集聚,各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也逐步提升,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在疫情影响下,园区不少企业订单呈现逆向增长,这也侧面说明园区企业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期,要想按时按质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老百姓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必须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产业园帮扶要立足长远,通过滚动发展,打造“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既为帮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又助力其快速发展。接下来,在产业园建设与发展中,应该凝聚各方力量,精准发力,在把产业园做大的基础上,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