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和广汽集团合建的产业项目——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项目在广梅产业园动工。
该项目落户广梅园,是广汽集团产业链招商的又一重大成果,是穗梅对口帮扶工作又一丰硕成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省财政、工信等省直部门关心支持中央苏区振兴协调发展的又一体现。
产业共建出实招,对口帮扶见实效。自开展广梅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广梅两市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一盘棋”决策部署,总结“大带小、小促大”典型经验,大力推动对口帮扶梅州产业共建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今年以来,广州帮扶梅州项目中,累计新开工建设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65.8亿元;新投产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44.2亿元;新签约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53.4亿元。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广梅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好经验好做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苏区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贡献广州力量,助推梅州高质量发展。
“广”聚资源▶▷
8大国企竞相进驻广梅园
清晨,阳光洒落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平整的沥青道路连接着园区企业,来往货车不断。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广药大健康产业园、广州轻工、广州万宝等企业分布其间,成为园区发展的“明星企业”。
2008年8月,依托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梅州两市合作共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园区在广州大力帮扶下,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苏区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广州“四个出新出彩”、梅州“五星争辉”等发展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将“1+1>2”做细做实。
借助广州强大的产业资源优势,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拓了“国企搭建要素平台+民企外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共建模式,推进“总部、研发、营销在广州,基地、制造、配套在梅州”的产业链合作,重点打造了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广药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等“园中园”。
23日动工建设的梅州圣戈班项目,就是广汽零部件产业园三期建设的重点项目。“我们将在梅州基地引进最新的产品系列,同时和广汽部件合作推进梅州基地未来先进技术开发能力。”圣戈班汽车安全玻璃系统亚太区兼中国区总裁范辛越表示,将在梅州基地大力培养技术及管理人才,快速达成人才和能力的本地化,为合资公司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近年来,得益于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帮扶,众多广州国企集聚广梅园,《广州市对市属国有企业到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给予扶持资金及业绩考核支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地,弥补了梅州产业吸引力不强的短板。
广州国企精准发力、民企外企紧密跟随,抱团发展、优势互补是广梅园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广梅园,像汽车产业一样,由国企引领带动形成的产业集群不在少数。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等广州8大国企竞相进驻广梅园,形成了国企搭台引领带动、民企外企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广梅园已成为广州国企竞相布局的重要战略基地,为梅州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梅”开满园▶▷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跑”
“成功投产!”2月17日,在广梅产业园的恒一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梅州首条一次性口罩生产线成功投产。
“我们公司8天就建成口罩生产线,19天正式投产,刷新了‘梅州速度’,这离不开广梅园高效周到的服务。”广梅园企业恒一公司总经理林雪武说,疫情期间口罩紧缺,为推进公司转产口罩,广梅园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门派员赴东莞协调口罩生产设备公司优先供应,并帮助企业解决了原材料采购问题。
除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外,广州市、梅州市以及广梅园频推制度供给“大招”,出台了鼓励企业到广梅园投资实施办法、促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形成了物流补贴、固投补贴、生活补贴等全方位优惠政策体系。
疫情防控期间,外地员工难进来、本地人员难出去,成为不少企业复工复产的“拦路虎”。如何化“两难”为“两全”,广梅园主动牵线搭桥,免费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信息。
“我们在常态化用工宣传的基础上,以‘新冠肺炎无情 广梅园区有爱’为主题,免费帮企业发布2353个招聘岗位,同时为广汽、万宝等7家企业拍摄招工宣传抖音短视频。”广梅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还出台了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推动家门口就业,吸引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如今,在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下,国企、民企、外企纷纷选择广梅园落户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从珠江啤酒、伊利食品、科伦药业、紫晶存储到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广州轻工、广州万宝、广州酒家、珠江实业,再到东电化广晟、圣戈班、日本厚利加,民企、国企、外企不仅先后扎根广梅园,而且规模逐步扩大,把重要的先进制造项目、创新中心、新兴产业板块放在广梅园。
“园”气十足▶▷
27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这个包邮吗?”“哪个口味好吃一点?”……5月6日,梅州兴宁名特农产品品牌“陈小鸽”的商品正式上线南方优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陈小鸽”是广东金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始人陈伟波于2009年在省定贫困村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创建了一个肉鸽养殖基地。在广州对口帮扶下,“陈小鸽”从一个贫困村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成长为一个产业共建亿元以上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梅州是农业大市,在抓好产业帮扶的同时,如何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对口帮扶的难题,也是突破口。
广梅指挥部坚决落实“一盘棋”决策部署,总结“大带小、小促大”典型经验,即产业共建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村扶贫产业促成产业共建项目,大力推动对口帮扶梅州产业共建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加大村村联动力度。
大帮扶带动小帮扶,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帮扶过程中,广梅对口帮扶工作队成功引进广药集团、广州酒家、香雪制药等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出台专项奖补政策鼓励企业购买当地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实现“粗加工在贫困村,深加工在产业共建园”,提升梅州全产业链水平。
针对梅州贫困村人少地少,各村难以形成规模产业的困境,广梅对口帮扶工作队巩固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统筹推动贫困村抱团联动发展,推广高山红薯、肉鸽产业发展模式,每个县(市、区)至少选定两个产业扶贫项目,加大村村联动统筹发展力度,擦亮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寿乡水品牌,做强做优产业扶贫。
此外,园区项目还带动了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村产业又促进园区项目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脱贫模式推动了广梅园内广州酒家利口福等一批项目与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开办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经审定,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272个贫困村41553人已于今年6月全部达到脱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