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加大培训贫困人员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技傍身拔“穷根”
7月初,30多名来自四川甘孜州康定市若吉村周边的村民,身着统一的厨师服装,齐聚若吉村委会,认真地看着听着来自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的名厨名师现场讲授、演示粤菜烹饪。这是江门新会—甘孜康定“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的现场。从“输血”到“造血”,培训班将帮助学员掌握技能进而自主就业、创业,加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粤菜师傅”短期培训班是江门推动技能扶贫工作走出江门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江门市人社部门将“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不断加大技能帮扶力度,积极发动组织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学生入读技工院校、有职业技能提升意愿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参加技能晋升培训,着力实现“一技傍身、稳定就业、脱贫奔康”的技能扶贫目标。
当前,江门更把“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工作,通过培育“粤菜师傅”技能人才,以点带面深化技能扶贫带动作用。下一步,江门还将通过培训点、研修工作站、创业示范点三大载体持续开展“粤菜师傅”技能扶贫。
用好“关键招”
技能提升实现造血式扶贫
2016年9月,贫困学生黄宇威到台山市技工学校就读数控加工专业。了解到黄宇威的家庭困难情况后,学校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向黄宇威提供生活上的照顾、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关注,为黄宇威免除了学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
2018年,黄宇威学有所成。学校优先安排他到台山市一大型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如今,黄宇威在数控加工岗位实习,工作稳定,工资收入达5000元/月,稳定的收入有效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在江门,还有不少像黄宇威一样的学生,在江门各级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的帮助下,主动通过技能提升改变家庭困境。近年来,江门各级人社部门深入村居动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入读江门市技工学校,并实行免学费、助学金、生活费补助政策。
据统计,2017—2018学年,江门共向109名江门户籍入读技工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日制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超32万元。当前,江门也已确认83名2018—2019学年江门户籍入读技工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日制学生,相关生活费补助正在按程序发放中。
对有意愿入读技工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江门开展“八优先”服务,通过开辟招生“绿色通道”、优先选择报读专业、优先享受免学杂费补助、优先享受、优先就读校企双制班(定向培养班、企业冠名班)、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优先享受评优八大服务鼓励学生提升技能。
此外,江门还激励农村劳动力积极学习技能、提升技能。对此,人社部门落实不分户籍、终身补贴的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2018年以来,江门全市有过万名农村户籍居民享受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发放补贴金额超1800万元,其中45名贫困劳动力还获得一次性生活费补贴。
做实“绣花功”
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用工
每隔一段时间,江门各级人社部门便会发布最新的职业培训开班信息。此时,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便忙开来了:一对一向有技能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打电话,为就业帮扶人员提供最新开班信息及培训优惠资助政策。
推动技能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离不开高质的对接服务。对此,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编制《就业技能帮扶培训课程菜单》,依托江门市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训资源,针对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务工状态,一对一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就业”工作。
同时,人社部门还通过企业人才供需调研,深入了解岗位空缺情况和扶贫岗位培训就业要求,结合扶贫对象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研究岗位技能需求和就业岗位对接工作,做好“技能+就业”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用工,实现企业解决用工与扶贫家庭就业脱贫双赢。
为了保证技能培训的质量,人社部门还深入综合分析目前尚待脱贫的家庭人员年龄分布、学历层次、就业现状、个人意愿等情况,制定精准“技能+就业”扶贫工作计划,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及流程,开发制定就业技能帮扶培训课程,分类精准开展免费技能培训。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江门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办公文秘、电脑基础应用、创业培训+电商培训、“粤菜师傅”等20多项技能培训班,全市及省际对口扶贫地区共有630人次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
激活“新动能”
“粤菜师傅”工程导入技能扶贫
2018年4月至今,江门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技能扶贫工作,全市共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培训逾4000多人,其中,非全日制培训社会“粤菜师傅”1870人次(含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71人次)。
今年,江门更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协作,先后对广西崇左市、四川省甘孜州有关地方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之前,我们餐厅厨师都是家庭成员担任,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烹饪技艺培训,缺乏烹饪基本功和菜式开发水平。”7月,来自四川甘孜杵坭村三舍农家乐的学员龚川参加了“粤菜师傅”培训后表示,培训班可为他们厨艺的提升和农家乐的发展带来帮助,用处很大。
“粤菜师傅”培训班让越来越多像龚川一样的村民受惠。2019年以来,江门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开展省际“粤菜师傅”技能扶贫工作,先后为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大新县、龙州县以及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康定市逾280名帮扶对象开班授课。其中,“走出去”是指送教上门,到当地开展技能培训;“迎进来”是指把学员吸收到江门参加中短期培训。
这让省外对粤菜文化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餐饮行业的劳动力得到技能提升。来自广西崇左的韦旭彬去年毕业于江门市技师学院“粤菜师傅”工程烹饪专业,毕业后,韦旭彬凭借在校学习到的技艺,走出家乡的大山,在深圳找到工作。经过一年的打拼,韦旭彬现已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不少接受培训的学员还成为了新的“粤菜师傅”,致力于推广粤菜美食。今年6月,来自广西崇左的青年赵新成从江门市技师学院“粤菜师傅”工程烹饪专业毕业,并获得留校担任烹饪教师(助教)的机会。“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推广粤菜文化出一分力。”赵新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