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省府办公厅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本网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汪洋书记和小丹省长前不久听取全省扶贫“双到”工作汇报时特别强调,扶贫“双到”必须立足长效机制建设,确保贫困户、贫困村稳定脱贫奔康。我省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怎样,带着这一问题,省扶贫开发协会专题调研了省府办公厅帮扶的韶关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发现省府办公厅不仅按照《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完成“双到”扶贫任务,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更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果。
 
    走进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呈现出过去农村难得一见的新图景:村道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齐整整地伫立;左右放眼望去,一个个蔬菜大棚竟相比武,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一根根滴管整齐有序横贯其中;更可喜的是村民休闲广场健身、文艺汇演欣赏、农家书屋学习,一朵朵幸福的花儿绽放在前溪人的脸上,农民群众的生活一派红火……这个当年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如今乘扶贫“双到”的东风,在省政府办公厅帮扶下,摇身一变成了“可圈可点”的新农村,富裕、文明、幸福、和谐、有序,成为该村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特征。


省政府办公厅赵松峰副主任和省扶贫开发协会钟韶彬秘书长到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考察调研

    如何维护好贫困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扶贫“双到”成果,省政府办公厅围绕省委省政府扶贫“双到”工作部署,前瞻性地谋划扶贫济困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了五大保障模式。一是产业支撑式。办公厅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为贫困村致富奔康、村民稳定增收谋求长远发展之策。一是实施产业配套。前溪村以及周边村发展蔬菜种植得天独厚,办公厅协调有关部门投入资金帮助合作社建起冷库,并预留空间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做准备,有效解决了蔬菜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村民种菜积极性。二是瞄准高端产业,协调香港有机认证中心进行有机产品认证、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作技术指导,达到高效产出和满足高端消费的目的,产业效益较普通种植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注重引进农技新成果,建设高规格的大棚进行种植,采用太阳能灭虫灯杀灭虫害、采用喷滴灌和温湿度自动监测器对蔬菜进行浇灌,配套建设沼气池将菜地废品及周边猪场产生的猪粪转化为有机肥,实现水肥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蔬菜的有机品质。四是整个产业惠及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全体村民,带动周边更大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让农民从土地上看到希望和出路,看到了农村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省府办公厅还根据"一户一策",大力帮助贫困户按照实际情况发展种养,经过努力,有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二是培训就业式。组织有意向的贫困户子女免费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转移就业,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产业扶贫合作社务工,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的。三是入股分红式。帮助贫困户入股前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十五年内保底分红每年每户不少于1500元,并为部分特困户投入资金入股乐昌市扶穷电站,保证每户长期固定分红每年1000元。四是纳入社会保障式。帮助全部贫困户购买了新农合(农村合作医疗),帮助60周岁以上贫困户全部购买了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帮助其他贫困人口按年缴纳新农保费用,同时将应纳入低保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实现每人每月有固定收益。五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式。联合省扶贫开发协会等公益机构、深圳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为帮扶村提供后续力量支持和发展服务。如,联合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开展广东健康扶贫工程走进贫困村活动,确定长来镇前溪村卫生站为广东健康扶贫首个村级卫生示范站就是一个尝试和探索,目的在于帮助提升村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村级卫生站室的服务能力,达到防止因病返贫的目的。 
  
    据办公厅赵松峰巡视员介绍,帮扶前,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00元,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405元。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6万元以上,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到6千元以上,贫困户脱贫率达100%。截至目前,在省府办公厅的帮扶下,前溪村建设了8公里水泥村道及3.7公里机耕路,基本实现“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的目标;修建了10公里三面光灌溉渠及3个水利陂头设施,受益农田面积超过2000亩;完成了1.8公里自然村排污渠整治工程,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建造了中小型垃圾池21个,制定了村内卫生清洁制度,对村委会中心片区及2个自然村休闲广场进行了改造,帮助所有贫困户新建住房或进行住房维修加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还配合长来镇教育强镇建设,完成了前溪小学教学楼、校园的全面改造,教学设施、运动器材的更新补充,使前溪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调研组认为省政府办公厅帮扶的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很好地体现了政府扶贫特色,发挥了长效扶贫的示范作用。一是扶贫效果显著。省政府办公厅以扶贫“双到”出实效,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短短3年的“双到”实践中,使贫困户收入大提高,贫困村面貌大改观,贫困村发展大提速,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基础建设实现新跨越、农业产业实现新发展,农民生活实现新提升、村级班子正强势崛起的富裕、文明、幸福、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在组织实施扶贫“双到”的过程中,既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又在自选动作上进行了创新。二是扶贫思路值得推广。省政府办公厅围绕省委省政府扶贫“双到”工作部署,前瞻性地谋划工作思路,开创性的构建工作框架,多途径的开拓工作渠道,走出了一条以先进目标为指引,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持续、稳定脱贫奔康的科学扶贫之路。特别是把扶贫“双到”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引领着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农村节能、低碳、环保发展有机结合,引导着科技兴农的发展路径;与构建幸福农村有机结合,有力推动幸福广东建设;用实践响亮的回答了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三是扶贫精神值得推崇。省政府办公厅从领导到一线扶贫的同志,带着感情和责任,真情扶贫,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真心实意帮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干事业、建产业、创家业。这种在努力实践中形成的扶贫精神,无论对扶贫“双到”的圆满完成、还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启动实施,甚或推而广之对整个新农村建设都是非常必需的,应当将其发扬光大。总体看,省政府办公厅的帮扶实践,在一定意义上为我省扶贫“双到”长效机制建设作出了一个样板,对于巩固扶贫“双到”成果、开启新一轮扶贫开发、甚或对全省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建设,都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