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今年5月,南方日报记者在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上饶镇部分贫困村走访发现,“双到”扶贫在这里严重走了样。
驻村时间少于百天的单位达321个;广州天河区多个部门的帮扶对象属贫困“重灾区”
核心提示
民意测评显示,贫困户对驻村干部的满意率为95%。经核实,去年度各级共落实扶贫资金投入约为44.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合计投入为7.1亿元。
驻村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投入资金不平衡、帮扶项目长效脱贫机制不够明显等影响了“双到”扶贫工作成效。
2157人组成的调查组,对我省3409个省定贫困村进行交叉检查。6月上旬,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推进扶贫“双到”工作的重要部署以及汪洋书记对南方日报《“双到”扶贫AB面》报道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组织人员对全省所有贫困村进行交叉检查。检查人员之多、涉及面之广堪称我省扶贫工作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次扶贫检查。
扶贫资金的投入、驻村干部是否驻村等成为检查的重点。近日,记者获悉,对17040贫困户的抽样民意测评中,对驻村干部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目标满意率95%。经核实,去年度各级共落实扶贫资金投入约为44.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合计投入为7.1亿元。
检查报告指出,驻村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投入资金不平衡、帮扶项目长效脱贫机制不够明显等影响了“双到”扶贫工作成效。
平均每3人检查5个村
6月7日,我省召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交叉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双到”扶贫大检查,覆盖全省的省定贫困村,平均每个工作小组3人,负责完成5个村的检查任务。另外还组成了10个检查组。
第191小组的3名成员来自江门市,检查的对象是雷州市企水镇的5个贫困村。10日上午,3名检查组成员从雷州市区出发,直接奔赴企水镇北联村。该村由雷州市国家税务局帮扶,全村共302户,其中贫困户151户。
10日上午10时许,检查组工作人员在实地走访后,又从贫困户中选出5个贫困户做调查,内容涉及驻村干部是否经常在村里工作、扶贫卡上所记载的扶助情况是否属实、村民是否满意对口扶贫的方案等。
工作人员还查阅了帮扶单位的工作总结,在了解其各项帮扶措施的同时,对扶贫的财务明细重点进行了核算。检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帮扶单位上报的投入资金少于实际投入的资金。经过核实后,检查人员表示帮扶单位少报了2万多元帮扶资金,“做了好事儿没留名。”工作人员立即对数据进行了核定。
检查组工作人员发现,帮扶单位在2011年的帮扶规划中,未涉及去年进行的劳务输出项目。驻村干部解释称,目前正在进行联系,暂时未纳入规划。
6个贫困村没有驻村干部
揭阳市卫生学校办公室主任林淼带队负责检查河源市紫金县的5个贫困村。“虽然检查时间很匆忙,但数据一定要核实。”林淼说,省检查组要抽查3%,若查出不实,检查的干部就要受到处分。
“有的数据也没法造假,因为对于最敏感的资金流向,都要查看原始文件,查看账目。”林淼说。
工作组也发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情况,有的驻村干部把计划投入的资金列入已投入的资金中。
“检查的村庄资金数据绝大部分没有弄虚作假。”林淼说。在与其他检查组交流后,林淼得知河源市其他的村子情况也差不多。
对驻村干部来说,交叉检查也是经验交流的平台“和睦村和龙渡村比我们做得好,深圳龙岗帮扶的自然村跟我们的一样,其他两个村不比我们好。”林淼认为,他检查的5个村差别最主要是帮扶力度的不同,资金投入从10万到200万不等。而且采取的帮扶措施不同,导致效果也不同。
在检查中,林淼觉得和睦村的帮扶措施“有特色有亮点”。帮扶单位投入和睦村200多万,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上注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直接送钱送物。
但从全省范围内来说,检查仍然发现了不少问题。驻村是首要问题,从驻村时间上就能反映出帮扶单位重视与否的态度。据统计,每位驻村干部平均驻村时间150—200天的单位584个,100—150天的单位665个,少于100天的单位321个。目前仍有6个村没有派驻村干部,它们的帮扶单位分别为梅州市社科联、梅县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
检查发现,驻村干部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报告指出,一些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工作不够主动,办法不多;驻村工作多方支持不足;从帮扶单位来看驻村干部是“外派”干部,部分地区对驻村干部缺乏有力指导和支持,部分驻村干部反映角色非常尴尬,工作常处于被动。
仍有25个村无一户脱贫
此次交叉检查中,本报曝光扶贫开发不力的村庄也受到检查组的关注。赴饶平的16个检查组于9日中午到达潮州,次日起开展为期两天半的入村检查工作。记者于10日、11日随检查组查看了饶洋镇三乐屋村、上山村,上饶镇新善村、许坑村。其中上山村、新善村存在“帮富不帮穷”、帮扶卡造假等情况,检查组就本报反映的问题专门提问核实,当地政府表示正在进行整改。
10日上午,由广州市城投集团和地铁公司工作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进入三乐屋村调查。检查组认真询问了对干部驻村情况、帮扶成效等方面内容,并填写考核表。
检查组发现,三乐屋村资金台账上,单据齐全,然而在随机访户环节,该村干部却公然弄虚作假。检查组按规定从帮扶卡中随机抽选了5户贫困户。然而在访户途中,该村村干部趁检查组不注意对帮扶卡进行掉包,记者发觉上前察看,户主名为“詹前启”的帮扶卡被掉包为“詹森”。记者随后向检查组反映了情况,检查组表示会在报告中进行说明。
10日下午在上山村,检查组发现上山村的台账管理混乱,不仅单据不齐全,还检查出了十几万元资金不明去向。对此,管理台账的负责人称,其记录是“想到什么就往上写什么”,具体的十几万元做了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后经检查组反复核查,查明是在扶贫户资金的统计上出了算术错误。
新善村被指帮扶对象与村干部多存在亲戚关系,驻村工作组称,经查实也确实存在个别“贫困户不贫”现象,已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问责。新善村同样存在单据不齐全问题。
从全省范围来看,部分帮扶单位筹措资金难度较大,也出现了帮扶的投入资金不平衡的情况。检查报告指出,有的单位行动不及时,项目实施进度较慢。据实地检查,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双到”工作投入资金量达到51.3亿元,平均每村投入150.5万元,其中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8个,投入500万—1000万元75个,投入200万—500万元638个,100万—200万元1234个,50万—100万元1029个,20万—50万元402个,20万元以下21个(其中2个村投入为0)。
记者发现,汕尾、河源、清远、茂名、梅州、湛江等地25个贫困村脱贫数为零,意味着这25个村庄至今仍无一贫困户脱贫,其中广州市天河区多个部门帮扶的平远县大柘镇多个村属于贫困“重灾区”。
据了解,此次交叉检查中干部驻村时间、投入资金总量、脱贫率等主要单项指标靠后的单位和新闻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问题较突出的单位将被确定为后进帮扶单位,将后进单位分布较集中的所在县确定为后进地区。按照后进帮扶单位类型,分别由省扶贫办、珠三角、粤东西北各市扶贫办分头负责“单兵教练”工作,可抽调专业人士、先进驻村干部代表组成教练小组分别驻村分析后进原因,向各级扶贫领导小组提交具体的教练方案报省相关部门。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