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肇庆市纪委:小书记给贫困村带来大变化

    怀集县甘洒镇是革命老区镇,下屈村是该镇相对落后的村子,2016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是该镇唯一的一个省定贫困村。这个只有442户人口的村子,贫困人口占据了60多户。由于村子经济薄弱,难发展,是脱贫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贫困村来了第一书记


  直到2016年4月,下屈村迎来了挂职该村的第一书记李高科、市纪委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和另一位同事还负责屈东、钱村、雨凌、小布的110多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起初,村民们并不抱希望,不认为凭李书记的力量,能改变村子的落后现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但事实上,村子在一天一天地发生变化,村子的命运被改写着。


  起初,进入帮扶村一看,各种落后的状况映入眼帘,他傻了眼。“村民们吃完晚饭后,没事可做,要么看电视,要么打麻将。”“村道有部分未进行硬底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雨天小孩上学还要大人背过去。”“村道没有路灯,晚上村子一片漆黑。”……而最刺痛李高科内心的是,屈东村里的屈东小学,是该镇最残旧的小学,唯一的一座教学楼已被鉴定为危楼。


  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急在心里。如何改变村子的落后现状,他决定俯下身子,扎根农村,了解老百姓的心声和呼声。驻村之初,李高科和同事为弥补人手不足,只能挤时间,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白天还是黑夜,大热天还是下雨天,只要村民有要办的事,都会第一时间为民解困。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吃饭,吃方便面、啃饼干成了家常便饭。


  为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


  经过半年的调查,这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白净斯文的李高科,变黑的皮肤上留下了所走之路艰辛的印迹,心里牢记着帮扶的5村170多户的基本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村民一起聊天、干活,渐渐地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他是真心来帮我们的。”村民们由此前的质疑声变成了肯定,慢慢地打开心扉,接纳了这个“为改变村子落后面貌”的第一书记,村民们的心也更加团结了。原来,下屈村的集体经济相当薄弱,仅通过店铺出租每年收入1500元,要改变落后,就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李高科回单位争取到领导的支持,引入慈善资金投资村里的种植大户的林场,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加6.6万元的收入。


  为解决帮扶村基础设施问题,他想方设法联系各相关部门,并得到支持,为各村安装了体育器材,还引导有经验的女孩子传播广场舞;帮助下屈村、雨凌村近3公里的村道硬底化;投入80余万元修缮屈东小学;筹资26万元为下屈村修建了3公里的灌溉水管;为钱村村、小布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60余盏……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李书记为民办实事的热心,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变“输血”为“造血”


  要让贫困户脱贫,必须让他们学会“造血”。对此,李高科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


  小布村的贫困户彭娃枚,天生4级肢体残疾,丈夫因脑肿瘤去世,2014年底房子倒塌,居无定所。为了谋生,她到佛山打工,将患有多动症的12岁儿子寄居在亲戚家中。建房对于彭娃枚来说是最迫切的,但却是遥不可及。


  李高科为帮彭娃枚筹集建房资金,于2016年9月22日进行网络众筹。最终,在纪检监察干部等众人帮助下,共筹到2.6万元。短短四个月,彭娃枚母子便入住新楼房。两年多来,李高科帮助5位村里的贫困户进行了建房、治病的筹款,共筹得款项6.3万多元,为贫困户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发展扫清了障碍。


  贫困户邓志欧是退伍军人,因车祸致肢体二级残疾,配偶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动力,两个儿子在读小学,全靠残疾人津贴和退役军人补贴度日。李高科针对这家人的情况,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于2016年11月,帮其购买小黄牛,组织农技养殖技术培训。此外,帮他们代缴医疗保险,为其儿子筹集助学金,并以财政资金投资怀集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同时,还帮助他们找到村保洁员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800元。如今,夫妻俩告别“等、靠、要”生存状态,通过自己的双手,家庭年收入从1万多元变成了3万多元,达到了当年的脱贫标准。


  “如果有建房资金,那还是贫困户吗?贫困户的孩子读小学、中学、大专有补贴,本科没有,难道读本科的压力比这些小吗?”在扶贫的过程中,李高科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为此,他先后走访住建部门和教育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没办法变通”!


  心存百姓的他,没有放弃一丝希望。他了解到2017年需危房改造的贫困户31户,有小孩念本科的贫困户4户。他将情况向主要领导汇报后,领导十分重视。市纪委从有限的办公经费里,为每户危改户补贴5000元,为有本科小孩的贫困户补贴8000元。李高科还多次和贫困户的亲戚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借钱建房,承诺政府补贴一来就能马上归还,就这样年底31户贫困户全都住进了新房。


  两年来,每个帮扶村都组织起了诸如养牛、养猪、水果种植等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贫困户的收入明显提高,村集体收益大幅攀升。2017年底,超8成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摘掉贫困户“帽子”。村民们非常感激李书记付出,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村子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变,更指明了各个帮扶村未来发展的出路和方向。似乎,我们可以在这些村民身上看到了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的呈现,似乎,我们听到了激昂的红歌旋律在这些村庄回荡。


  就这样,李高科默默地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着自己的“扶贫心得”。他说,第一书记很小,小得和村民打交道也得小心翼翼,但第一书记又很大,大得可以让贫困户和贫困村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