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多举措扶贫激发农村“三变”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发电项目 
 


中站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 
 
  
 
中站村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本网讯(实习生 吴志群报道)沿着蜿蜒的公路走进南雄市珠玑镇中站村,广阔的田野旁边一抹深蓝色颇为亮眼,整齐划一的电池板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闪光,蔚为壮观,成了这个古朴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谁也没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看山忧,望水愁”的偏远山村,大多数农户都过着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如今,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帮扶下,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逐步增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气派的小楼房整齐地排列着,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找准路子,变闲屋顶为“摇钱树”

    6月28日,随着南雄市珠玑镇中站村光伏发电调试完毕,实现并网发电,中站村光伏发电二期安装工程正式竣工。2016年10月以来,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多方论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立足于中站村日照充足的区位特点,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发电扶贫,为村全村1145人和107名贫困户铺就了脱贫的“光明之路”。
 
    “光伏发电技术成熟,具有无需劳动力、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等诸多产业优势,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脱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站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剑峰说。
 
    认准了光伏发电这条好路子,驻村工作队多番考察中站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单位自筹加社会筹集的方式投资198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项目运营状态良好,预计年发电量23万kWh,每年产生效益20万元,其中50%的收益用于成立村扶贫基金帮助村贫困人员,50%的收益用于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站村贫困户人均每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想不到啊,晒晒太阳也能晒出钱。”看着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家庭不断增收,全体村民十分感激,纷纷称赞省工商局让闲屋顶变成“摇钱树”,为村集体和贫困农户办了一本用电不要钱、还能卖钱收益的“阳光存折”。
 
盘活资源,变荒山地为“聚宝盆”

    “这里不仅贫困,关键可以依托发展的资源也很少,村集体收入很低,没有能力搞发展。”如何在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费了驻村工作队不少心思。据了解,中站村位于南雄市珠玑镇北部,资源贫乏,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水稻、花生和外出务工,2015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70元,而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镇年终考评奖,只有1.2万元。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省工商局领导亲力亲为,多次来到田间调研。通过考察分析村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环境,省工商局因地制宜,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种植优质水稻、养殖蜜蜂、发展旅游等项目,将有限的资源盘活了起来,成效显著。100亩油菜花、310亩优质水稻种植产业项目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不仅为每位贫困增加收入来源,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赏,带动了周边餐饮行业发展;养殖土鸡、养殖蜜蜂项目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为中站村再添产业扶贫新动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优化农村形象建设,打造了“古驿道”特色旅游新村,改善了村内生态环境……省工商局多措并举,变荒山地为“聚宝盆”,为全省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提供了样板。
 
    截至今年5月,省工商局为中站村筹集帮扶资金共568万元,协调项目9个,建成和即将建成项目4个,真正盘活了农村资源,切实提高了村集体和贫困农户的收入,已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凝心聚力,变农村“懒人”为脱贫“主角”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村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省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来。按照“公司+农户”、“专业协会+贫困户等合作模式,结合帮扶村的贫困群众的脱贫意愿,驻村工作队在产业扶贫基础上让贫困群众掌握养殖致富的技能和方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上,成为了脱贫战场上的真正“主角”。
 
    今年4月,省工商局驻村工作队组织贫困农户养殖蜜蜂。通过“专业协会+贫困户”的模式,中站村与南雄市养蜂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由养蜂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销售蜂蜜,为贫困农户培育了新的脱贫致富产业。一个月时间内,全村88%贫困农户参与了蜜蜂养殖,驻村工作队向养殖蜜蜂的贫困户发放蜜蜂4箱/户,按照一箱增收1500元,蜜蜂养殖能为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近6000元。
 
    5月份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省工商局又吸收广东金友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中站村310亩优质水稻种提供标准化、大规模的优质水稻种植。按照协议,金友公司定期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又定期回收所有种植农户的干谷进行统一销售。这样一来,一直困扰着全村发展的技术和销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有效调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全村有85%帮扶对象、九个村小组全部参与优质水稻种植。
 
    “以前我们种的水稻品质不突出,收益也不高,没人愿意多种。现在跟着大公司种,不仅价格高,还包收,大家肯定积极啦。”中站村贫困户徐井石欣喜地说。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扶贫路子选得准、群众贴得近、项目抓得实,通过多措并举,农村产业持续兴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为精准扶贫、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