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口帮扶翁源龙仙镇中心村

    与过去单纯“输血”的粗放式扶贫相比,“造血”式扶贫已经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趋势,而金融帮扶无疑是实现“造血”式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口扶贫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冯智圣等一行人来到翁源县龙仙镇中心村时,就对眼前所看到的贫困状况忧心忡忡,作为我市贫困户最多的扶贫村,中心村现有贫困户186户,村庄陈旧破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这些都让扶贫队感受到了自身担子的沉重。
  
    不过,依托其金融机构的优势,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扶贫队迅速展开了以普惠金融建设为保障,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发展,数月下来,金融精准扶贫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夯实基础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扶贫队进驻后,就在村里建起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搭建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中心村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在该村的村委会,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就正遇见一位前来取钱的村民,说起服务站建起后对自己生活的改善,他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取钱都要到镇上去,现在方便了很多,尤其是急需现金的时候,就更感觉到了它的好处。”该村民感慨道。
  
    与此同时,结合当前农村电商的兴起,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口扶贫帮扶队引入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在中心村搭建起了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我们建起的这个电商平台除了可以向外界销售优质农产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问题。”冯智圣说,他们借助这个平台成功启动并推广了“每天一元钱,温暖一家人”众筹项目。
  
    众筹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进展情况十分好。陈其武就是这一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是中心村的贫困户,家里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种植黄豆、绿豆等农作物,每年收入仅约1万元。如今,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功加入“每天一元钱,温暖一家人”众筹项目,收入明显增加,预计明年就可以顺利实现脱贫。
  
    创新机制 村民在家就能贷款
  
    张浪星是中心村的村民,今年6月份,他利用金融扶贫带来的便利,顺利从农商行争取到了3万元的信用贷款,扩大了其食用菌种植的规模,这也让他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以前我们只知道埋头在田里苦干,根本不知道发展种养业可以从银行贷到款,自从扶贫队进驻村里以后,通过他们的宣传,帮助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张浪星告诉记者,在贷款之前,他种植的食用菌只有34个棚,现在已经扩大到102个棚,翻了几倍。
  
    而张浪星只是中心村通过贷款扩大种养规模的农户中的一个。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扶贫队自进驻该村以来,就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马不停蹄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驻村工作队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大金融的杠杆撬动力度,有效缓解扶贫融资难题。
  
    另外,为推进信用户、信用村的创建,扶贫队将186户贫困户基本信息纳入广东省农户信息系统,依托该系统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根据评级情况对农户进行授信,对信用村和信用户给予5万元的免息贷款,提升农民信用意识,改善贫困村金融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口帮扶队还推动扶贫村委会和翁源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了30万元种养业贷款担保基金,基金具有放大3~5倍的杠杆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扶贫村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这一系列的贷款措施,增加了贫困户贷款的积极性。截至今年10月末,对口帮扶村的贷款余额677.6万元,其中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余额172.45万元;驻村工作队向地方政府部门争取各类扶贫资金共266.5万元;县域支农再贷款余额7000万元,占全市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