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驻开平大沙镇黎雄村帮扶工作组吹响教育扶贫“冲锋号”

           
                    帮扶工作组深入田间与村民一同劳作。 唐达 摄

    江门日报讯(记者/唐达 实习生/杨晓雪 )去年5月,在开平大沙镇黎雄村,来自市教育工会与江门一幼的20余名教师走进该村联星小学,与学校师生做手工、玩游戏,开展了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成长心连心,快乐手牵手”关爱贫困山区学生暨欢度六一儿童节活动,送上节日祝福。

    自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档案局、市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帮扶工作组驻村以来,黎雄村的村容村貌不仅变得越来越美,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借助帮扶工作组的教育资源优势,黎雄村也吹响了教育扶贫的“冲锋号”。这场关爱留守儿童的庆六一活动正是帮扶工作组教育扶贫的缩影。

    档案

    黎雄村既是老区村,又是水库移民村,由原来的黎星、联星、小雄3个老区村委会合并而成,下辖9个村民小组804户,总人口3285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零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生活水平较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28元。现有贫困户37户95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0户47人,无劳动能力27户48人)。

    【帮扶措施】种优质水稻助村民脱贫致富

    自新安村前往邻近的马稔线公路,原是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可如今这条小路拓宽后,几乎可容纳两辆小汽车并排行驶,而这离不开帮扶工作组与有关部门的帮助。不仅道路宽了,村民还告诉记者,帮扶工作组驻村后,道路两侧的农田还建了长285米的“三面光”水渠,满足全村1/3村民的灌溉用水。

    此外,帮扶工作组还帮助新安村、梨院村两条自然村完成自来水管道改造,在新安村、南安村、龙安村、塘角村等4条自然村建设垃圾处理池10个,并实施了大塘面示范村项目第一期整治工程。

    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看得见,而村民脱贫致富的心声也能听得见。结合黎雄村优质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帮扶工作组以优质水稻种植为扶贫开发的主导产业,帮助村委会成立了“黎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帮扶工作组组长谢宗其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发挥了村民长期耕种的经验,还与市种业公司进行种苗和技术合作,并签订了产销合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帮扶工作组的尝试,让我们感受到了诚意,消除了疑虑。优质水稻的种植,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销路也得到了解决,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户彭海科说。除贫困户外,如今在帮扶工作组的发动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与此同时,帮扶工作组还筹集并投入了3万元帮扶资金,“一户一法”支持10户贫困户进行种养。“帮扶工作组不仅帮助我养鹅增收,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还支持家里的孩子上学,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贫困户梁连光说。

    除产业扶贫外,帮扶工作组结合黎雄村实际,采取了劳务输出的方式帮助推荐就业。目前已介绍7人(其中2人为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到新会司前工业园区港成家电有限公司和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就业,月工资在2600元至3200元之间,有效增加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

    教育扶贫改善教育落后现状

    黎雄村联星小学是大沙镇最重要的教育阵地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偏远,学校基础设施、教师资力量等软硬件均存在不足,亟待提升进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谢宗其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吹响了教育扶贫“冲锋号”。

    “以前我们两个学前班的同学,用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式座椅,已无法适应孩子们的需要。”联星小学校长陈西杰回忆道。得知这一情况后,由帮扶工作组“穿针引钱”,市培英高中发起全校募捐活动,师生们为学前班的孩子们筹集了8700余元用于更换桌椅。“如今他们都以用上了色彩绚丽、造型漂亮的新桌椅和书柜。”陈西杰说。

    此外,帮扶单位还支持学校改善了篮球架、厨房餐桌、台式风扇和凳子等一批设施,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运动和生活环境。江门一职也为联星小学捐赠了价值3000多元的饮水机,解决了师生饮水卫生问题。

    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善设施,还要加强培训。“学校地理位置偏远,教学信息闭塞,信息化教学技术相对薄弱。没有技术,即便有信息化设备,也很难发挥效应。”陈西杰直言。就此,帮扶工作组于2013年8月新学期开学前,组织江门一职教师对大沙镇中小学150多名教师进行了培训。“我们的教师接受了信息化培训,交流了先进教学信息,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参加电脑课件制作评比还获了奖。”陈西杰说。

    不仅在联星小学,帮扶工作组还将教育帮扶拓展到了整个大沙镇。如,市景贤学校与大沙中学开展“结对子”活动,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远程同步课堂,把城区学校各科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提升大沙中学教育教学水平;江门幼师组织党员义工到大沙镇对百余名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进行业务培训活动等。

    扶贫心声 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谢宗其 “造血”帮扶注重工作实效

    一年来的扶贫驻村工作,与基层干部和村民同吃同住,深入交流,我感触良多,也有了一些思考。

    我认为,做好扶贫帮扶工作,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要把驻村工作当作是结交亲戚,而不单纯是“给”与“要”的关系。同时,扶贫工作还要注重工作实效。要明白,扶贫就要扶生存之道,不能简单的给钱送物,要想长久改变贫困状况,必须由“输血”帮扶到“造血”帮扶,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扶贫要先扶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成才,才是扶贫根本之策。我们加大扶困助学力度,确保不发生因贫辍学现象。积极引导没入读普通高中的青年入读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