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4月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正式启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2015年三年里对口帮扶乳源县大桥镇红光村77户贫困户,315个贫困人口。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精心部署、科学谋划,以实际行动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着力在扶贫中解决群众最急需问题,深入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形成了“因户制宜、示范带动、分类帮扶、方法多样、全力推进”的工作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度全省考核获优秀等级,考核分数达到105.2分(指标分值为100分,另有10分奖励分),排在乳源县31个帮扶单位前十名,同时位居大桥镇4个驻村工作组之首。

    一年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投入、引进资金270多万元,重点帮扶贫困户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完善村公共设施建设。共帮扶红光村实施扶贫项目19个,帮扶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至5万元,提前完成三年总任务;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376元增加至5850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682元提高至4738元,提升幅度超过75%;帮扶红光村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高山蔬菜等村主导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统筹结合,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与科学谋划相结合。学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专门成立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一年间,学院党委书记廖益、院长汤才等主要领导4次对红光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村民、与村委干部进行交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科学指导红光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扶贫开发三年总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相结合。根据贫困户劳动力和收入情况,采取种养帮扶、劳务输出、危房改造、教育帮扶、产业发展、慰问救济等措施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脱贫,解决燃眉之急;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加大帮扶力度,强化帮扶项目造血功能,使贫困户奔康致富。

    三是采取因户制宜、分类帮扶的方式,对有种养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实施种养帮扶,对无劳力或弱劳力的特困户采取以强带弱、困难救济等方法解决脱贫或生活基本保障等问题。

    二、多管齐下,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一是主导产业帮扶成效明显。建立高山蔬菜合作社,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主导产业的作用,依托合作企业深圳嘉农公司,全面实验蔬菜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散户开展蔬菜种植并增加收入。采取提供化肥、种植技术服务和定点收购等措施,帮扶所有在家务农的贫困户参与种高山蔬菜的种植,全年种养贫困户收入达50多万元以上。

    二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当年1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申请国家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24万元;按一类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1个,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加强村公共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协同县、镇、村引资高标准新建乳源县第一所公办希望幼儿园,打造起教育强村的名片。

    三是智力扶贫成效喜人。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建立贫困户劳动力资源档案、开展职业介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成员掌握职业技能和实现劳务输出;通过捐赠电脑、图书等物质和建立村远程教育体系帮扶村完善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推进村文化阵地建设;巧用学院资源,将学生社会实践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于2013年暑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队伍到村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和科技服务,得到了红光村委和村民的一致赞许。

    四是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重要举措,根据红光村实际情况,学院选定入股乳源县水电站分红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2013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共投入40万元帮扶入股资金,使红光村年集体收入提高了4万元。

    五是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来促进党建工作,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 “五有”的工作目标;同时,大力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员和干部“双带”能力不断加强。

    六是观念扶贫成效明显。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入户和村委会等各种时机,广泛宣传上级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使扶贫双到开发“双到”工作深入人心,贫困户“等、靠、要” 思想观念得到很大改善,通过自我劳动脱贫致富意愿不断增强。

    七是社会保障全面覆盖。驻村工作组切实做好贫困村、户民生保障工作,帮扶贫困户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100%,贫困户子女“普九”毛入学率100%,村低保人口纳保率100%,村农户安全饮水率100%,村公共服务设施拥有率100%,为贫困村、贫困户筑牢生活保障线。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喜人成绩,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两年,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自治与管理相结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建设“幸福村居”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