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23日,河源市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中山市东凤镇驻村干部在会上作先进经验介绍。
中山市东凤镇对口帮扶紫金县紫城镇横径村。自去年6月实施帮扶以来,东凤镇团结当地镇、村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帮扶横径村发展集体经济,力促贫困户增收,完善村基础设施及教育设施建设。经过近十个月的辛勤耕耘,横径村201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万元,比2012年增加2.5万元,增长138%;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795元,比2012年增加了1058元,增长38.6%。
在工作中,东凤镇为贯彻落实好扶贫政策,确保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实事求是,深入调研,寻找造血产业、引导农民就业、完善民生设施”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了具体的扶贫工作方案,并根据各村、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当地生产条件,分门别类拟定帮扶计划与措施,确保扶贫方案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核准贫困户,实现“阳光”扶贫;二是找准帮扶措施,形成“一村一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三是积极筹集资金,推进项目落实。
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村集体、贫困户增收。黄花茶种植及加工是横径村的传统产业。驻村工作组结合此实际,支持该村将种植黄花茶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黄花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反承包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约50亩的黄花茶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该村的其他农户、贫困户进行开荒种植黄花茶。同时,投资约30万元,扶持村委会建设横径村茶叶加工厂,对农户种植的黄花茶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以“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同步增收。另外,工作组出资支持村委会投资入股市高新区,每年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股红收益。为多渠道帮助贫困户脱贫,东凤镇积极开展贫困户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及非农技能培训,并以补助形式鼓励贫困户劳动力到珠三角、本地城区等地方进行务工;结合实际,鼓励贫困户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从事农业生产,并给予生产资料补助,帮助联系农副产品销路。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落实住房改建,工作组采取优先安排启动资金5000元的办法,鼓励贫困户开展住房改造。工作中,东凤村先后出资18万元开展了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成高标准蓄水池1座,架(铺)设进水管5000米、入户管4000米,切实解决农户安全饮用水问题。修复了因洪水灾害冲毁的三面光灌溉渠200米、引水坡一个,解决农田灌溉及排水问题。另外,工作组动员村民进行“三清三改”,即清沟渠、清垃圾、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并在每个自然村各建1个垃圾池,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此外,还帮助贫困户购买新农合、新农保、医疗保险,扶持258名未满60周岁的贫困人员购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贫困户100%参加医疗保险,适龄人员100%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以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实施教育扶贫。为解决横径村小学课室严重不足、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等问题,我镇投资80万元,带动筹集资金360多万元,支持该村建成一幢集小学教学楼、村民服务中心、临街小商铺三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865平方米。既完善了教育设施,推动了教育强镇工作,又有效解决了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的问题,同时,通过铺位出租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可谓是一举三得。;资助贫困户子女入学,确保没有因贫困而缀学的现象一年来,我镇的扶贫干部用热诚和汗水换来了群众的认可与爱戴。下阶段,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继续与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