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驻韶关帮扶工作队帮曲江区撑起富民兴村“致富伞” 小菌菇释放乡村振兴大“蘑”力

  一捆捆食用菌棒,经过加工灭菌后,运往大棚内进行种植,半个月后,鲜嫩的菌菇不仅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也撑起了韶关曲江区富民兴村“致富伞”。

  食用菌是韶关市重点打造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曲江区是韶关食用菌的核心产区。在东莞驻韶关帮扶工作队的助力下,区内建设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主动链接龙头企业,寻求技术支持,开展食用菌种植项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释放大“蘑”力。

“三无村”靠种菌实现“大变身”。(摄影:陈帆)

  “三无村”靠种菌实现“大变身”

  冬季天气虽凉,但韶关曲江区乌石镇展如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却热火朝天:种植大棚内的菌棒在湿热环境下,“争先恐后”地长出一朵朵鲜嫩菌菇,一位工人正提着大篮子在采摘,挥汗如雨。

  这位工人是本地人赖叔,以前是在村里种菜做零工的。“自从村里种食用菌后,到采摘季节我就过来帮忙,现在一天要采摘200斤菌菇,高峰期达2000斤。在这工作后,我每月收入也增加了2000多元,而且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赖叔说。

  然而在三年前,展如村还是另一副模样:展如村全村山林面积27000亩,耕地面积2530亩。2020年村集体收入71850元,基本为租金分红和协调费。与韶关广大的“无村办企业、无产业项目、无经营性收入”的“三无村”一样,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是一张白纸。

  如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东莞市人大办驻展如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彭玲面临的难题。

  “考虑到展如村林地多,可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而食用菌是韶关市重点打造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曲江区是韶关食用菌的核心产区,区内建有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企业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莞企业中投资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企业,所以我们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彭玲说。

  在彭玲推动下,该村科学制定了产业发展三年计划,成立村办企业,以“项目化”为抓手,认真做好“土特产”文章。其中,东莞驻乌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使用30万元帮扶资金以及东莞市人大9万元捐赠资金,推动建设展如村食用菌产业项目。2022年完成了首期5个标准大棚的搭建。同期,试种香菇菌棒2万棒,收获新鲜香菇3万多斤,收入7万余元。

  2023年以来,围绕“百千万工程”,展如村主动扩大种植规模,试种赤灵芝菌棒6000多棒。收获灵芝孢子粉40多斤,赤灵芝100多斤。种植两期食用菌,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打造产业园规模化发展菌菇产业

  距离展如村不远处,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菌菇企业正在开展生产、加工等工作。走进园内的广东沐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菌菇生产车间,企业工人正在对食用菌加紧采收、入库、包装、送向市场,忙得不可开交。

  该公司隶属于省重点农业龙头韶关市企业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东莞塘厦),是莞韶指挥部积极引进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及菌棒生产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为粤北地区食用菌栽培农户提供菌棒及技术指导,带动2000户以上农户增收。

  “如今,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沐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公司工人700余人,99%都是本地人,有效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而且按照我们的发展模式,菌菇的年产量现在是4.5万吨,2024年会突破5万吨,也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说。

  据了解,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东莞市常平镇与曲江区政府于2019年合作共建。近年来,在合力推进壮大食用菌产业园基础上,东莞驻曲江区工作队从多方位提升食用菌产业联农带农效应,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园企业优势,着力村企共建,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将食用菌工厂化、科技化生产向镇村延伸。

  如今,该园区是广东省首个且产业链完整度最高的食用菌产业园,园区菌蔬种植规模达12.15万亩,食用菌年产量5万吨以上,年产值约9亿元,曲江区也成为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及产量最大的县区,未来将在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