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部署,吹响了三年脱贫攻坚战号角。为将扶贫工作与全面对口帮扶工作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对原有的对口帮扶关系进行调整。其中,原来由中山市对口帮扶的我市紫金县,将不再由中山市帮扶,调整为由深圳市对口扶贫,做到扶贫与全面对口帮扶高效衔接。 标准:广东以“4000元”作为扶贫标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东要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的问题不解决,小康目标就无法实现。 只有做到精准识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会议指出,经过严格测算,三年脱贫攻坚战,广东在全国贫困标准(3000元)基础上“加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可以申报相对贫困户,贫困村以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行政村相对贫困人口占该村户籍总人口5%以上可以申报重点帮扶村。 目前,全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整体规模还比较大,已认定农村有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户,其中扶贫帮扶对象127.5万人;认定全省2277个村为相对贫困村。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自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稳定脱贫难度较大。 按照省的标准,目前,河源有255个相对贫困村,仍有4.5万户近13万人口没有脱贫。 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 新时期脱贫工作,精准至关重要,不仅要做到精准识贫,脱贫的时间和标准也要精准量化。据预测,今后三年,全省gdp年均增长不低于7%,预测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16367元。 会议明确,三年脱贫攻坚,要使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5%,即不低于7365元;将符合政策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确保全面实现稳定脱贫;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低于60%,即不低于9820元,确保全部出列。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会议还明确了脱贫“时间表”:到2016年底,实现5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到2017年底,实现6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底,实现66.5万相对人口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村出列。 举措:人均至少获2万元财政帮扶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有信心,更要有行动。目前,中央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层层签订责任状的要求。省委已经研究制定了有关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意见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会议明确,未来三年,省以人均2万元作为财政扶贫投入标准,对127.5万扶贫开发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共投入255亿元,主要用于贫困人口直接增收,同时兼顾保障教育、医疗保障费用。帮扶资金将集中汇到属地市,属地市在支出了教育、医疗保障资金之后,剩下的按照人头分发到贫困户。 据悉,这部分资金由省、对口帮扶市、贫困人口属地市按照6∶3∶1的比例承担。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社保兜底所需资金以及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资金将另行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