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揭精准扶贫打造“三农三化”内生帮扶模式,实现长效传递带动
35个受帮扶村和贫困户精准稳定脱贫
南方日报讯 (记者/胡新科 卢轶) “在基地干活每月能拿到2400元,比打零工强太多了。”揭西县甲埔村村民王文城自豪地说。这个基地,就是指东莞市对口帮扶揭西县所打造果蔬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如今,“莞揭同心”果蔬供应链已成为莞揭精准扶贫的特色品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东莞在对口帮扶揭阳的3年中,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打造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内生化的“三农三化”内生帮扶模式,实现了帮扶成效的传递带动。
从“帮他富”到“他要富”的转变,是东莞对口帮扶努力的方向。帮扶中,东莞市引进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借助其先进种植技术和销售优势,实施订单农业,着力打造“供港果蔬”基地。甲埔村村委会主任王婵茂介绍,基地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打工去处,更通过“田间课堂”传授技术,直接带动上百户农户(含贫困户)参与到果蔬种植中。“村里还成立了村干部、外出乡贤、创业生产骨干、受帮扶户为成员的农业生产、促进就业、电商创业等互助小组。”驻村干部卫杰波介绍,“通过3年运作磨合,互助小组已能独立运作,成为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3年来,工作组以农民组织化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内生化,充分调动当地村干部、农户、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莞揭同心”果蔬供应链、内生互助小组等品牌,推动受帮扶村走上内生为主、外力辅助、互助合作、对外联动的治理提升道路。
针对被帮扶村庄留守儿童多,孩子们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容易出现自闭等现状,东莞还创造性地引入社工扶志模式,关爱村庄留守儿童,培养孩子们自强自立的信心。东莞石龙镇驻村帮扶工作组联系东莞专业社工机构,组成“社工+义工接力棒”,派出社工和义工吃住在学校,开展阅读分享、智力游戏、协作活动等形式的励志辅导。项目开展以来,已有超百名社工、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驻校辅导,惠及云楼村等3个村庄的学生。
东莞驻揭阳帮扶工作组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1月,东莞统筹落实帮扶资金3.32亿元,累计实施1101个到村项目,35738个到户项目,完成354项民生基建工程,组织成立105个农业生产、电商创业、促进就业和乡贤反哺等各类内生互助小组,受帮扶的村集体年收入和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万元以上和9000元以上,是帮扶前的5.9倍和3.3倍,35条受帮扶村和各类型贫困户均实现了精准稳定脱贫和内生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