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一轮对口帮扶重心由“输血”转向“造血”
继深圳(河源)产业城开发主体——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8月18日挂牌运作之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再传重大利好:产业城重头项目中兴通讯(河源)基地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6亿元投资资金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将于9月28日启动建设。
连日来,深圳特区报记者随“深圳记者河源采风活动”一行在河源采访得知,2013年11月7日全省调整加强对口帮扶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后,深圳、河源两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取得可喜开局。
1 采取“园中园”模式共建产业园区
据了解,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相关工作,此前已开展了20多年。今年初,深圳市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考察河源并举行对口帮扶工作会议,两市分别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建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联系会议制度。2月11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正式挂牌,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由此全面展开。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强调:“深圳与河源是责任的共同体,是一家人,深圳要把对口帮扶河源作为‘份内事’‘家里事’抓紧、抓实、抓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在原有的“双到”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产业园区、新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等五项任务。对此,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表示,“方案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扶贫开发”。
新一轮帮扶工作的重心由“输血”转向“造血”,核心内容就是由帮扶市主导、与被帮扶市共建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强内生活力和动力。半年多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开展了5次集中走访调研活动,两市精心谋划,制订了一系列工作方案。
在资金安排方面,2014年,深圳一次性安排3亿元财政资金,以股份形式投入组建投资开发公司,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深圳每年安排8800万元“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用于扶持深圳(河源)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入园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深圳与河源两市的共建园区采取了“园中园”模式:在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划出11.6平方公里地块,建设深圳(河源)产业城。目前,由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作为深圳方投资主体、润业公司作为河源方投资主体共同组建的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于8月18日举行揭牌仪式。
2 对口帮扶招商 不脱贫不脱钩
与此同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首届“深圳-河源对口帮扶招商推介会”在深举行,签订合作合同及意向合同93个,投资额318.8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6个,投资额142.8亿元。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还密集邀请51批600多名企业家到河源考察,促成30多个项目签约,投资额268亿元。两市共同努力,推动深能源河源电厂二期项目建设,促成中兴通讯(河源)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广药王老吉等优质项目达成投资意向等。
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20年不脱贫就不脱钩,双方责任是捆绑在一起的;考核也非常严格,每年都要考核”,钟荫腾称,新一轮对口帮扶责任界定非常清晰。
谈到下半年的工作重点,钟荫腾表示, 要让“深圳质量”充分体现到对口帮扶河源的工作中,严格按照项目时间管理来推进帮扶工作计划的落实。力争在年内设立10-1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而在今年9月和11月,两市将分别在河源、深圳再举办两场大型招商推介会,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00个以上。
为了体现全面帮扶的要求,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还将在交通规划建设、城区扩容提质、民生改善上下功夫,力争河紫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大广高速公路完成投资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