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本月中旬,新兴、顺德两地教育部门签订协议,展开为期3年的教育对口帮扶。对于新兴的振兴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决定。
新兴、顺德实现教育对口帮扶,是新兴自我加压、强化危机意识的体现。客观来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教育实力,新兴县在云浮市内都居于领先水平,尤其是教育创强镇覆盖率、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等重要指标都位居全市第一。但通过考察调研,新兴人也敏锐地意识到,与顺德这样的珠三角先进地区相比,新兴的教育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等欠发达地区常见的瓶颈问题,在新兴依然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去年获评省一级学校的惠能中学,由于缺乏足够的语音教室,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也难以保障一周两次的人机对话英语口语练习。国内外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程度与贫困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低的地区贫困发生率要远远高于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以此观之,教育的危机孕育着发展的危机,假如没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为后盾,新兴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也将难以为继。居安思危、知耻后勇,新兴主动与顺德展开教育对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正是认清自身发展态势后的科学之举。
新兴、顺德实现教育对口帮扶,也是顺德以全局意识指导帮扶工作的体现。自去年年底与新兴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以来,顺德已通过资金安排、产业对接等多种形式展开帮扶行动。今年顺德企业在新兴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此次在教育领域实现全面对接,则充分表明顺德正在把对口帮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给钱给物”或是单一领域的合作开发,而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导,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城建设、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对口帮扶,从而推动新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兴、顺德实现教育对口帮扶,更体现出两地对我省新一轮“对口帮扶”核心要求的准确把握。早在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调整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关系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就强调,本轮“对口帮扶”的核心是帮扶发展,关键要使被帮扶方增强发展能力。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区域来看,教育都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最佳选择。就个人而言,通过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他们的劳动形态,可以为他们取得收入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起点,并增加其收入;就区域而言,通过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口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充分开发人力资本,以知识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促进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口帮扶,新兴不仅将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差距,也有望逐步填平与珠三角之间的人才鸿沟,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
知易行难。在击节叫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地教育对接才刚刚起步,未来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顺德与新兴发展阶段各异,人文地理有别,发达地区的教育经验移植到新兴,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客观条件的差距会不会影响交流效果?在立足本土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这些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都将成为决定本次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各项合作事项的具体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之中,希望两地教育部门能够更为细致地思考上述问题,并作出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