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村困难户房屋改造前

新城村困难户房屋改造后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数千元增长到5万元……这是南湾街道帮扶海丰县赤石镇新城村1年来带来的变化。海丰县赤石镇新城村面积19.3平方公里,仅有耕地3547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人口435户共2009人,其中核定贫困户79户共263人(含五保户28户);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水稻、番薯、葛薯等农作物。赤石镇曾是红二师、红四师、东江纵队第六支队,以及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自南湾街道对口帮扶该村8个月以来,以群众路线为指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投入232万元,通过突出输血救贫、造血脱贫、教育治贫、建设扶贫等方式,扎实推进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切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4月1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汕尾市调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南湾街道对口帮扶海丰县赤石镇新城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称赞“新城村的扶贫开发,既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又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造林绿化、安居工程、水利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公共服务等统筹推进,小投入、见效大,做法务实,值得推广。”
入户调查+意见征集 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新城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西北部,距离海丰县城51公里,与惠东县接壤,海丰第二大河流——赤石河贯穿全境。由于新城村地处低洼地段,多年来受赤石河洪涝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严重,加上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村委班子发展理念滞后等农村固有顽疾影响,村集体经济零收入、村民“饮水难”“建房难”、村民服务设施空白、村委办公场所简陋等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 自去年7月1日南湾街道扶贫工作组正式入村进驻以来,通过扎实做好入户调查工作,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新城村委早先提供的贫困户名单高达106户(不含五保户),为此,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每户贫困户的生活、生产及家庭成员构成等情况,同时积极从海丰县、赤石镇扶贫办侧面获取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组与村委班子成员反复沟通,宣讲扶贫理念,取得村委班子成员的信任与支持,最终确定了79户贫困户(含27户五保户),并予以公示。 通过广泛征求村民小组意见,初步制定了帮扶规划。如何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取得最大的扶贫效果是摆在驻村工作组面前的首要难题。为此,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先后召开全村党员代表大会、村民小组组长座谈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新城村实际情况,确定了“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工作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年帮扶工作方案。帮扶新城村解决村民服务设施空白、村委办公场所简陋等问题,帮建新城村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新城村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联合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城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从小处着手,全力解决村民提出的实际困难。走访调查中驻村工作组发现,新城村水口自然村贫困户关乖其的儿子因出生证明丢失无法入户,时间已过去8年,但小孩仍是“黑户”,九年义务教育也无法享受。为帮扶解决该贫困户家庭实际问题,驻村工作组多次与村委干部商议,联系协调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请示镇领导同意,结合该贫困户家庭的特殊情况,特事特办,解决了该小孩的入户问题。
积极动员+结对帮扶 变“政府扶贫”为“全民扶贫”
去年9月,在南湾街道扶贫工作组进驻新城村不久后,台风“天兔”过境,给新城村造成了重大损失。南湾街道与新城人民守望相助。南湾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峰等领导高度关注灾区情况,第一时间与驻村工作组联系,要求摸清情况,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村委做好危险隐患排查、人员转移及灾后抢险等工作。 同时,南湾街道紧急拨付10万元给新城村,用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在村民中引起广泛反响,为驻村工作组接下来的调查摸底工作打开了局面。针对新城村贫困人口多的情况,南湾街道采取“输血救贫”策略,组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活动,动员每个社区股份公司对口帮扶新城村一个村民小组,先后筹集帮扶资金40万元,着重解决了新城村低保贫困家庭春节防寒和基本生活物资缺乏等实际困难。同时,要求驻村工作组尽快做好新城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投资开发蔬菜种植基地的可行性,推进产业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安全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接下来,该街道开展了各有关单位、“两新”组织示范企业与新城村结对帮扶活动。组织街道上李朗、下李朗、吉厦、厦村、沙塘布、樟村布社区与新城村水口、新城、下陂、傅围、农场、洋坑6个村民小组结对帮扶,捐资帮扶各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工程、无公害公厕等基础设施,并引导辖区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到村兴办实业,推动产业扶贫;通过组织南岭村等8个村改居社区,以及动员南湾商会,捐资帮扶新城村改造运动场、新建篮球场及多媒体教室等;通过赠送书籍、学习用品及兴教助学等形式,推动智力扶贫;组织丹竹头社区、街道组织部及动员联创、瑞记、宝福、金积嘉、宝鼎威等示范企业党组织,捐资帮扶完善新城村服务中心相关配套设施;组织“两新”党组织党员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体验贫困群众的生活,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务扶贫。
农业升级+产业造血 有效探索群众造血脱贫方式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根本性的有效方式,帮扶发展贫困户种养项目,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针对新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以及经济组织空白、产业规划空白、集体收入空白的现象,南湾街道扶贫工作组采取一手抓农业升级,一手抓产业造血的方式,帮助村民提高自身脱贫能力。为帮助贫困户家庭提高经济收入,南湾街道资助新城村5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每户1千元的发展种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种苗和场地建设等,帮助村里成立了第一家“湾城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自主自觉加入合作社,推行专业化、规模化、订单化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在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的过程中,驻村工作组推行村干部参谋、农户家庭商定、扶贫干部审定的方式,由村干部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人口素质、经济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和市场情况,为贫困户提出项目建议,结合本地实际、扶贫项目要素要求、市场需求方向,选定符合贫困户实际的种养项目,有效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同时,按照“物业+产业+就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南湾街道投入100万元帮助新城村入股深圳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以该产业园带动新城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为村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业提供了新的空间,仅此一项将为新城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5万元。
教育治贫+智力素养保障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一方面,南湾街道积极对新城村部分零就业家庭,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推荐17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同时,捐款捐物4万多元;此外,经费支持新城村“两委”干部到南岭村社区和海丰电大脱产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新城小学“六室一场”设施空白,面临停办的情况下,南湾街道通过自身财政投入和筹集社会资源的方法,共投入40万元为该小学新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一座公共厕所,并改造了2间多媒体教室,对破损严重的门窗进行整体更换,使得该小学硬件设施迅速提升,顺利通过广东省规范化学校达标验收,该村105名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教育。此外,资助该村陈美娜实现了大学梦。
建设扶贫+改善环境 四大民生工程同时实施
为全面改变新城村的落后面貌,充分挖掘该村丰富的山水资源,借助厦深铁路鲘门站(离村仅10分钟车程)的交通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南湾街道对新城村的基础建设同时实施四大工程。一是饮水工程。针对全村靠天喝水、卫生难保的现状,南湾街道动员辖区商会、企业和社区捐款48万元,同时发动新城村各村民小组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新建自来水塔2座,铺设供水主管6000米及入户分管数万米,让435户村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同时,南湾街道还准备对村内2座小型水库和农田灌溉水渠进行整修改造,解决靠天保收的问题。二是安居工程。针对24户特困家庭住房低矮危旧等问题,采取街道补助、社会捐助和村民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24户危房改造工程,已发放首期改造资金12万元。三是服务工程。针对村委办公楼极其简陋的问题,南湾街道筹集资金100万元,准备为村委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大楼,按新农村建设需求设置党团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功能服务室。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四是旅游工程。针对新城村历史人文深厚,自然环境优越的特点,南湾街道帮助村委以新城古寨为中心,投入100万元打造了一座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为一体的村前公园;同时,还筹集社会资金10万元,配套建成了无公害厕所1个、垃圾池2个。
主要成效
“双到”作风明显改进。南湾街道以“双到”扶贫开发为切入点,检验自身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群众观念,要求扶贫工作组必须打通联系服务扶贫点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以需求为导向、以群众为核心,用“真扶贫、扶真贫”换取群众实实在在的信任和支持。群众影响力明显增强。南湾街道既注重发挥新城村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播种机”作用,又注重发展经济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让村民切实体会到党在基层执政治理的实惠与好处。今年3月,新城村“两委”班子顺利通过换届选举,67岁的老支书洪木才向47岁的新支书兼新村委主任洪纪声顺利交出班子重任,新一届村委班子不仅实现老、中、青搭配,而且覆盖6个村民小组,得票率超乎寻常的达到九成。村民收入明显提升。经过南湾街道扶贫“双到”工作一系列的努力,新城村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巩固,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实现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数千元增长到5万元,超额完成第一年扶贫规划的目标任务。致富热情明显高涨。通过湾城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的讲解示范,以及深圳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的合作带动,各小组村民的勤劳致富、务工致富、科技致富、产业致富、合作致富的热情持续高涨,经济林木、生态农业、农业旅游等新概念正深入人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通过实施自来水工程、安居工程、村民服务中心、无公害公厕、垃圾池、学校改造等基础建设,新城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脏乱差”现象减少,全民齐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氛围日益浓厚,不久的将来,新城村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村“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