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贫困户增收一倍
4月22日中午时分,和平县下车镇群丰村的陈富环正给一岁多的儿子喂饭,有老乡告诉她“你上微博了”,她这才知道,4月21日中午到她家的深圳对口帮扶客人“不速之客”竟是王荣。
“深圳微博发布厅”4月22日发布消息称,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4月21日上午来到深圳市扶贫开发“双到”重点帮扶村——河源下车镇群丰村走访农户。
记者回访时,陈富环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家种了一亩二的溪黄草,又养了近百只鸡,一家五口,当年人均纯收入就增至5500多元,比上年增加一倍还多。
据介绍,自去年6月,深圳“双到”扶贫工作组进驻并启动多项扶贫项目以来,该村10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全部增一倍以上。
唤醒致富意识 盘活山地资源
廖文胜是陈富环的老公,也是一家之主,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山还是那片山,地还是那些地,但今天的日子过起来就是比以前好。“双到”工作组驻村干部缪显方解开了他心头谜团。缪显方称,群丰村属革命老区,村里有山地21000多亩,耕地11000多亩,山和地是这里的核心资源,帮扶双方经过多方调查后,决定把溪黄草和弥猴桃的种植作为主导产业。他们与君乐药业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发动大家种溪黄草,
溪黄草每年可以种两到三茬,种起来比水稻容易,收益也高很多,去年的收购价是3元/斤,平均每亩一年收入5000至6000元。“今年因为市场原因,收购价降了一点,2.7元/斤。”缪显方称,为避免因市场波动影响收益,工作组的导向是“以短补长”,同时倡导大家在山上种猕猴桃,猕猴桃是长线,要三年后才结果,但有稳定的收入。溪黄草是短线,“一看市场不对劲,随时可以转产。”
工作组发现,同样的山地,隔壁的云丰村很多人种猕猴桃,但群丰村就没人种。故此,工作组着力唤醒大家的致富欲望,种苗、技术、销售全包了,让大家先试,试好了再扩大生产。同时发动村干部带头。比如村长徐菊茂,家里种有果树7亩、溪黄草3亩,养猪14头,鱼塘1亩,一家四口一年收入近10万元。廖文胜家去年种了一亩二的溪黄草,赚了5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加种了2亩,猕猴桃也加种到400棵。
缪显方称,目前工作组正酝酿出台政策,鼓励大家成片种植溪黄草,以形成规模。比如种一亩补助100元,连片种10亩则每亩奖200元。
据介绍,目前群丰村种植药材溪黄草130亩,种植农户80多户,其中贫困户40多户;种植猕猴桃1500亩,种植农户50多户,其中贫困户30多户。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4982元升到66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2050元提升至5548元。
现身说法:学点什么最重要
如果说廖文胜正走在致富的路上,东源县义合镇香溪村的叶国阳则已脱贫致富。叶国阳是上一轮深圳“双到”帮扶的贫困户,过去三年接受帮扶的经验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学点什么。今天下午,叶国阳特别告诉记者,上午王荣书记也去他家喝茶了,“我也是这样跟他说,培训我们学门技术,比给多少钱都好。”
原来,在接受帮扶过程中,叶国阳参加了“双到”技术培训,学习开推土机的技术,“去山东,学了三个月,拿到了履带车的驾驶证。”回来后他买了辆二手推土机,靠在建筑工地开推土机,一天下来除去油钱大概能赚500块,他的妻子和一个女儿在阳光绿源蔬菜基地打工,每个月也能赚到3000多元,还有一儿一女在上学。站在他家自建的洋楼前面,叶国阳告诉记者:“明年就会轻松多了。”他的大女儿正在读大三,明年要毕业了,而且山上种的200多棵竹子,也该有收成了。前几年过得比较辛苦,因为建新房,又要供两个孩子念书,老爸生病又花去10多万元,幸好有扶助,这么艰难还是脱贫了。
就在叶国阳家门口的阳光绿源蔬菜基地,既是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也是深圳市双转移项目,规划面积1350亩,主要种植有机蔬菜和农产品,为高端客户私人订制,年产值1300多万元,解决当地农户就业100多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8万元以上。当地农民除了租地收益外,还可选择在农场种地,每个月3000元,亦可自己种,作物卖给公司,全部包销。该基地的魏树红告诉记者:“两夫妇带个孩子在这里,一个月6000多元没问题,还包住宿。”
对于正在脱贫路上的农户来说,去年刚刚建好的“双到”基地也是一个榜样。在福和工业园里划出一片地来建厂房、宿舍、商铺等,就是“双到”基地,项目一期占地31600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收益用于补贴和平县36个贫困村,70%属于集体收入,30%用于托底——指定用于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据称,该基地今年的收益预计可达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