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方案出台:以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

   深圳企业家日前赴河源考察投资环境。

    在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的战略背景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将有怎样多彩的格局打开?日前,深圳河源两市已印发实施《深圳—河源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根据该方案,河源市将通过自身努力和深圳市的帮扶,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扶贫开发“双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六大方面全面对接深圳对口帮扶。其中,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目标,到2017年,市级共建产业园工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占河源市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为促进园区扩能增效,深圳和河源两市将首先在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机制上进行创新。在园区组织架构上,将建立和完善产业园区协调联席会议、园区管理机构、投资开发公司三层架构,扩大省级产业园的经济管理权限。其中,合作共建的示范产业园由深圳市派出管理团队负责主导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河源市及相关县区提供园区用地、社会事务和相关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引导产业成链条转移,积极引进企业和项目落户河源现有产业园。


   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创新等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方案明确将加大产业园区资金扶持力度。2013年到2017年,深圳市统筹安排3亿元的资金,以股份投入组建投资开发公司,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聚集和企业创新。河源市也安排相应扶持资金。


  除了政府的资金外,园区扩能增效还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效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放大园区开发资金量。为此,园区将探索以政府投入资金为基础,引入社会资本,深圳市、河源市共同设立规模为10亿至1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园区各项建设、管理以及园区优质项目股权投资,实现资本滚动发展。此外,深圳市每年还将安排8800万元“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五年共安排4.4亿元用于深圳(河源)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有关项目的贷款贴息,扶持产业园区建设和入园重点产业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源市高新技术园以及五县一区的工业园全部由深圳对口共建。目前,深圳与河源市及各县(区)的7个共建产业园区发展生机勃勃,现已有6个省级产业园,为全省省级产业园最多的地级市。据统计,深圳、河源市县(区)两级共建的7个工业园累计落户项目724个,其中70%来自深圳,已建成投产项目515个,园区工业产值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此外,在广东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日前公示2013年度省产业园招商选资奖励资金评审结果、省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奖励资金评审结果和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评审结果,在总计22亿元的省产业园区发展扶持奖励资金中,河源园区共获得4.8亿元,超过奖励资金总额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