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要围绕“土特产”3个字做文章。近几年来,广黔协作长顺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聚焦长顺县“一桶油、一枚蛋、一只鸭、一头猪”“四个一”“土特产”作文章,着力推进长顺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榨好“一桶油”
“稻油轮作”复合种植模式,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贵州长顺八妹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自身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农户发展订单种植,具有较强的带动脱贫致富能力,但公司发展受制于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不足。为促进稻油轮作模式在长顺县推广,完善“菜籽油”从种植到加工产业链条,广黔协作长顺工作组积极支持八妹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延伸农作物深加工产业链,2021年投入广州协作资金1988万元对全套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技改,新建原材料立式圆通仓300吨/个共2个;新增加工生产线日产50吨菜籽、花生压榨浓香油生产线2条;新增高品质压榨生产线1条;新增灌装车间4条全自动灌装线,配套中小包装车间辅助设备等。2023年,公司进行升级技改后,拥有3万吨压榨菜籽油生产能力,公司年产值将从1.5亿元提高到5亿元,并带动本地经济作物茶籽、桐子、小米、高粱、红米等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1973户,户均增收4280元,辐射带动全县3116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带动运输业、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
汇聚东部资源 育好“一枚蛋”
长顺绿壳鸡蛋是“长顺四宝”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黔协作长顺工作组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优势,汇聚东部资源,支持长顺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发展。
一是在“引”上做文章。引进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优质家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在长顺县投资5亿元,致力于长顺绿壳蛋鸡本地品种的研发培育,养殖绿壳蛋鸡70万羽,经过多个世代不断提纯复状和选育扩繁,长顺绿壳蛋鸡产蛋率、绿壳蛋率得到大幅提高,促进长顺绿壳蛋鸡产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在“销”上下功夫。为解决长顺绿壳鸡蛋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渠道单一、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问题,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参与数字化带动长顺绿壳鸡蛋产业的发展,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20万元采购分选分拣设备,通过产品智能分选、产品标准分级,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新建长顺绿壳鸡蛋精品网货及溯源体系建设,提升长顺县绿壳鸡蛋产品消费者认知度和曝光量,实现影响力升级,带动产品销量提升。
2018年至今累计销售收入近5亿元,带动长顺县新增就业1000余人,带动参与养殖农户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为长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持龙头企业 养好“一只鸭”
长顺县但家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3月成立于黔南州长顺县白云山镇凉水村,其“但家香酥鸭”系列产品是贵州地区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是长顺县养殖和食品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广黔协作长顺工作组利用广州市帮扶资金,支持长顺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但家食品有限公司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2022年投入广州帮扶资金760万元采购肉鸭养殖设备8套,支持但家食品有限公司白云山镇翁青冲养鸭场项目建设,养鸭场已投入使用,现肉鸭存栏30万羽,利益联结白云山镇移民安置点、长寨街道神泉小区和广顺镇金竹花园脱贫户及“三类”重点人群共380户。2023年,计划投入广州协作资金900万元,建设新厂房,扩大“但家香酥鸭”系列产品的生产,满足市场需要。预计建成后,改公司销售收入将从目前1.2亿元扩大到4亿元。
拓展帮扶措施 卖好“一头猪”
结合长顺县关于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产业振兴,以东西部协作机制优势深化生猪加工产业链、拓展猪肉产品市场,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长顺生猪产业大县。
一是销售端积极帮扶让长顺猪肉“卖得出”。加强与东部政府企业对接力度,邀请黄埔区机关事务管理专程到长顺考察,签订消费帮扶协议采购长顺猪肉进入黄埔区政府机关食堂;促进广州煌上煌集团供应链对接长顺,让长顺猪肉为原材料的广式腊肠走上百姓餐桌。
二是加工端谋划项目让长顺猪肉 “卖得好”。2023年计划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900万元,依托贵州黔溯鲜食品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实施“富之源预制莱预制品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提高生猪产品附加值,促进长顺县生猪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