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情系黔乡未成年人 暖心工程补齐短板

一直以来,贵州各地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县城、乡镇上学的未成年人众多,家庭教育缺失,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迭出。加强对贵州乡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未成年人的心理关怀、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广州在对口帮扶贵州的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创新举措,倾情关注留守儿童、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及其子女等特殊群体,依托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专业支持,自2019年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现了由点及面、遍及多地、惠及社区的多方面收获,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通向人心的温暖桥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鄢家山社区打造家庭指导服务站、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工作”被全国妇联确定为2022年度妇女工作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成为贵州省唯一上榜的典型。这一模式在黔东南州雷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羊排社区推广,发展成全县共同参与、家校社融合推动生态文明心经济的“生态家教助力乡村振兴”新范式,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中组部的肯定。

引入广州先行做法  探索心理关怀路径

2019年,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独山特殊教育学校沁元学校首先导入广州市黄埔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了服务于残疾孩子们的特教资源教室。2020年,东西部协作资金再次支持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由黔南州妇联主体实施,邀请了广州市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走进黔南州10个县市的安置点社区、学校为家长、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及未成年人提供了33场家庭教育活动。2021年起,在东西部协作双方的努力下,在独山五小、独山三中建成心理支持空间,并引入影像德育电影课程等教学工具,为孩子们创造了舒缓压力、释放情绪的心理教育阵地。

在广黔协作工作组及广州市黄埔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不断努力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的多维度教育交流,逐渐成为广州与贵州多地东西部协作的亮点。2021年,毕节市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以毕节一中、赫章五中、威宁七小等学校为试点,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心理教育场所,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辅导领域开展帮扶活动130多场次,并培养了一批本地心理教育的“种子教师”。

广州帮扶黔南等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吸引了多个地区的目光。2022年,这项工作扩展到中山市、佛山市对口帮扶的六枝特区、雷山县等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节市赫章县,在粤黔协作支持下,影像德育电影课程覆盖全县30所乡村初中学校,31000学生受益,通过两年的努力,为当地培育了1000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让更多的贵州师生受益。

点面结合综合布局  示范引领广域覆盖

广州东西部协作谋划帮扶贵州乡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点带面”的思路,通过对具有特点的学校和社区进行帮扶,全方位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提升。

2019年,东西部协作首先把目光聚焦于最困难最特殊的学生群体——特殊教育学校(独山沁元学校)。当时在校生108人的独山沁元学校,有残疾、自闭症、智障等各类学生,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孩子约占一半。这些孩子年龄跨度大、学校康复设施缺失,教师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东西部协作投入95.89万元,为学校添置了部分教学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建设了包含学生康复训练的特殊教育资源室,为沁元学校的教师组织了多场专题培训。沁元学校黎成龙校长说,沁元学校能够成为黔南州唯一的贵州省十所示范性特殊学校之一,离不开广州的倾情帮扶。东西部协作的支持,为沁元学校的“折翼天使”带来了希望。

作为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管理的独山三中,是独山县乃至黔南州最优秀的中学之一。在东西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短板。为此,2021年独山县安排广州协作资金200万元,在独山三中打造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包含完整心理支持空间、生命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家庭顾问进校园、生命教育电影课程等内容的黔南州“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为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2022年,安顺市关岭县以安置点配套学校——关岭县第三中学为示范点,围绕家教家风、心理疏导、育儿困惑、生命教育等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关岭县培育一批家庭教育志愿者“种子”队伍。这项活动成为东西部协作打造的直接造福搬迁群众的项目之一,并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带动社会各方面助力搬迁移民家庭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为关岭县通过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创新探索。

东西部协作的努力,使贵州省对口协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布局,形成以重点关注群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的家庭、留守儿童、特殊儿童)为目标,覆盖残疾儿童学校、安置点配套学校、各地龙头学校等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体系,从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视角,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同心圆。

高水平打造服务场所  创新建设教育阵地

在推进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粤黔协作工作队支持各个学校参考广州标准,因地制宜建立了各具特点的心理支持空间,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

考虑到沁元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在这里打造的心理支持空间,主要针对存在身心障碍的孩子开展。有限的特殊资源室内,悦读视听区、感统训练区、心理疗愈区3个区域有序分开。在心理疗愈区中,沙发、窗帘都是淡蓝色的,屋顶被装饰成蓝天白云的样子,墙上挂着心理测试图。进入资源室,一台带有显示器的自闭与多动障碍干预系统十分显眼,它可以用于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等多种问题的治疗与训练。设备投入没多久,就给沁元学校的老师带来惊喜。2019年12月的一天,走出资源室的12岁吴同学向廖丽萍老师说“老师再见”;廖老师十分惊讶、热泪盈眶,这是患有自闭症的吴同学入学5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这对学校改善其他自闭症孩子的状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各个学校的心理支持空间,都是由空置的场所改建而成,并结合各个场所的特点进行充满艺术气息的改造。这些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内,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布置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家长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并按照功能需要,添置了相应的先进心理设备。

与这些空间相配套,这些服务场所还引入中科院心理所研发的《我的影像成长日记》等科研教育教学资源,配套了专门的学生用书、学生绘本、教师指导用书,和各类心理游戏、电影资源包等辅助工具。通过高标准打造的心理支持空间,引导学生们建立自信、学会情绪管理、培养团队精神、感受社会温暖。

全情开展家庭教育  关爱孩子心理健康

由于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者居多,亲情关怀的缺失,遇上青春期叛逆、性萌动等原因,导致早恋、沉迷手机、离家辍学等行为易发多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重在关心每一个有需要的人。五年来,在粤黔协作工作队的引导下,东西部协作心理健康关怀持续不断。积极发动充满爱心和热情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深度融入社区“问题少年”的圈子,与孩子们同吃、同玩、同活动,巧妙引导孩子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正面思考,耐心地化解孩子们成长中的不良情绪、纠正其不良行为。

独山县一位初一年级的女生,因家庭原因和成长经历,常常有自残心理。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饶晓君老师耐心倾听,多方面与家长、老师沟通,一段时间后,孩子父母说女儿与家长水火不容的状态明显缓解,笑容也多了起来;班主任罗老师高兴地告诉饶老师,孩子话多了好多,甚至有了要好的朋友。毕节市威宁七小一名六年级江同学,缀学2个多月,甚至想跳楼自杀,该县粤黔协作工作小组、副县长丁力联系上广州市黄埔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唐吴华,唐老师用生活化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多次密切沟通,引导孩子转变观念、积极思考、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威宁七小的校长周静兴奋地说,原本沉默寡言的江同学,能够按时返校并开心地参与到学校运动会中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威力,大大增强了学校和社区的信心。每次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讲座后,参训人员大多对广州专家的讲课给予“非常满意”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区负责人认识到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的专业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