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个段子,却折射出了连平人最引以为傲的资本——环境优美。连平也因此而获得了“广东香格里拉”的美誉。除此之外,105国道入粤第一县、粤北“有色金属之乡”,连平的县城名片上从来不乏噱头。
然而,坐拥丰富的资源,连平仍然名列广东21个扶贫开发县,其中症结出在哪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把脉”认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农业、民俗旅游。
◎区位
交通欠发达,境内仅一条高速经过
“高速公路N年前就听说在建,现在看到了一点曙光,可还是在建中……更别说什么时候才能有火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网友“雪延”认为,交通是制约连平发展的最大因素。
如今,经过连平境内的高速只有一条粤赣高速,大广、粤湘、昆汕3条高速公路仍在建设当中,去趟广州还要走一百多公里的国道。“连平说要打造成广东的‘香格里拉’,但是交通又不通畅。而且本身区位又尴尬,到哪都不远也不近,珠三角的人都跑新丰去了,谁会来这里玩?”更有网友调侃:“是不是非要翻山越岭,最好靠走才能到达的地方,才配得上叫‘香格里拉’?”
玩笑虽然是玩笑,折射的却是连平人对于便捷交通的渴望。据一些连平网友回忆,连平县的交通处境并非一直都像今天一样尴尬,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受益于国道,一度“风光无限”。
起点于北京、终点为珠海的105国道,进入广东的第一站就是连平。江面村村民回忆,当年105国道车水马龙,基本上由江西等地入粤的车辆,都必须取道连平。“当时我们整个村沿路都开满了饭店,包括现在的村委会大楼,当时都有一层是吃饭的地方。”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随着周边几条高速逐渐通车,却又全“绕”过了连平,走105国道的车越来越少了,因公路而带来的商机也随之消失。
◎扶贫
外出务工少,收入水平不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连平部分村落确实存在村民不愿离家外出务工的情况。元善镇江面村,从地理位置上讲远远称不上偏远:G105国道就经过村口,村庄距离县城只有寥寥不到5公里的距离。然而,江面村共有493户人口,其中此次统计出的相对贫困户达到144户,几乎占到总户数的三成。
“要致富,先修路”,然而地处国道边上的江面村,仍然陷入了相对贫困的僵局。据该村村委刘姓副书记介绍,江面村以及附近一带的村民普遍极少外出务工,绝大多数人都留在村内以务农为主。“即使打工,多数也是就近在县城,收入水平仍然十分有限。我们也经常动员他们到珠三角这些发达地区去打工,但响应的人很少。”
然而,若要因此而说“连平人懒”,仿佛并不公正——在连平的田间地里,五六十岁的村民并不少见,江面村的贫困户刘德锦,甚至已年过七旬仍顶着40℃的高温下地干活。
对此现象,驻连平蓝州村对口帮扶的深圳南山区工作人员张明德认为,村里贫困户的观念意识比较保守,肯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较少,同时又因为缺乏技能,很多人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即使外出,也找不到待遇好的工作。
◎产业
发展旅游业,只有桃子不够
今年7月30日,网友“陈洁洁是老太婆”专程开车赴连平上坪采摘鹰嘴桃,来回近十个小时的车程累得他在微博上直喊“腰酸背痛啊!”尽管如此,几十斤“又甜又脆”的“战果”让他开心不已。
近年来,连平开始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产自连平上坪的鹰嘴桃,通过多年的推广宣传,终于开始赢得与其品质相称的名气。名气为当地带来了商机,为了近距离观赏桃花、品尝果乡,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文艺小青年还有“吃货”拥向连平。每年3月份的桃花节,以及7月份桃子成熟的节气,甚至河源市区的酒店,也被慕名前往连平的游人订满。
“如果连平一年四季都能有开花结果时节的盛况,那经济可就火起来了啊!”一位当地干部向记者感慨,山区县连平,面临的困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工业容易破坏环境,发展农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今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连平都没有一个称得上是经济支柱的产业,“如今我们的财政收入,就是这拿一点那拿一点,去年只有可怜巴巴的4个多亿元。”
不过,有网友指出,连平如果要实现生态崛起,还需要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桃子开花结果只有那么短短几十天,不可能全县人民都靠这个吃饭吧?圣迹苍岩、忠信古街,连平只有以‘桃’为媒,将这些旅游资源全部打出名气,形成产业链,旅游业才能真正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