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乡里人也过上了城里的‘夜生活’!
光明日报网讯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顾晓英) 快过年了,粤北山区的农民生活过得怎样?记者来到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帮扶点--韶关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只见村道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齐整整地伫立,每天傍晚随着光线转暗自动亮起;一个个蔬菜大棚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一根根滴管整齐有序横贯其中;村里建设了村民休闲广场、农家书屋……
记者走进现代蔬菜大棚,恍若走进一个科技展厅,太阳能智能型的杀虫灯、太阳能自动喷滴灌系统、电动遮阳网等各种农业高新科技产品随处可见。“这是我们的‘新式武器’智能型太阳能杀虫灯,它用光波吸引虫子然后杀虫,低碳又环保。”前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欧汉群指着田埂边的一台灭虫灯具,得意地介绍。 棚架下的蔬果地,一排排菜心、奶白菜等长势喜人。“这可不是普通的蔬菜瓜果,它们可是从土壤、水源、肥料到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并经香港有机认证中心认证的蔬果。”欧汉群自豪地介绍。“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及生态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最大限度保障蔬菜食品的健康安全,乐溪谷走有机农业生产的道路是正确的。”合作社技术顾问、华南农业大学黄寿山教授说道。
广东省扶贫协会秘书长钟韶彬介绍说,至目前,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公司经营、农户入股模式进行运作,已建成生态农业基地近1000亩,其中,大棚种植80亩。去年下半年,基地生产的“乐溪谷”商标有机产品先后在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上展出,大受赞誉。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领队梁松介绍说,随着订单频增,乐溪谷”有机产品供不应求,工作组与当地政府动员前溪周边村发展高品质蔬菜种植,将当地蔬菜连片种植规模发展至5000亩以上,成为生态、质优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将长来镇打造成为“蔬菜专业镇”。合作社现已配套建成可满足1000亩蔬菜需要的田头冷库及1000㎡加工车间,致力打造能够带动周边镇村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产业的“龙头”。目前,合作社已被确认为“省级示范社”,种植基地被确认为乐昌市首个“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记者在村里看到一组组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马灯、太阳能灭蚊灯、太阳能手电筒等新能源产品,都在前溪村一一派上用场。“自从装了太阳能路灯后,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夜生活’!”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党支书严富生兴奋地说。每天傍晚,随着光线转暗,前溪村的55盏太阳能路灯自动点亮,照亮了村民夜归路,也照亮了村民“夜生活”:村头巷道、文化广场,乘凉的、聊天的、散步的,健身的,串门的、好不热闹!
对于前溪村扶贫前后两年多的变化,村党支书严福生感慨地说,以前的前溪村,到处脏、乱、差,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来扶贫后,在村内修路、修桥、修灌溉渠,建设休闲健身广场、垃圾池、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我现在养了33头猪和1000多尾鱼,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多元。”前溪村贫困户张换才是扶贫工作的直接受惠者之一。他介绍说,省里不但帮他修整了住房,还出资帮他建造猪舍、修整鱼塘,购买猪苗、鱼苗。原先,张换才一家靠种植水稻及打散工,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生活举步维艰。“现在不同了,不但养猪、养鱼有收入,而且每年在村合作社还有分红。”张换才的生活有了盼头。
休闲广场健身、文艺汇演欣赏、农家书屋学习……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前溪村的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谈及新生活新变化,“有机”、“低碳”、“新能源”、“环保生态”等新鲜词汇也常挂在村民们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