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攻坚战,既要抓面上的问题,又要抓点上的问题。面上问题带有普遍性,是共性问题;点上问题具有特殊性,是个性问题。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解决的方式方法也自然不同,要有机结合、“点”“面”结合,形成合力。 解决共性问题要系统谋划、整体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是我市贫困区县面上共性问题。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滞后造成的。发展上不去,贫困就会积累,非但原有的贫困状况得不到改善,而且还会产生新的贫困,出现所谓“马太效应”。因此,一要在“统筹”上下功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弥补社会事业“欠账”,壮大特色产业“引擎”,疏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二要在“整合”上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集中各方力量,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等的聚合效应,从整体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个性问题要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不同贫困群众和困难家庭,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家庭、每个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致贫原因,因地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到位。识别要精准,摸清对象、找准“穷根”,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措施实、效果好。管理要精准,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根据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施策要精准,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给予不同的支持,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当然,考核也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