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作为为全国贡献精准扶贫开发等领先经验的广东再一次踏上新征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广东人再一次以满腔的热情和勤力投身于新一轮的扶贫战役之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要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省长朱小丹要求,新一轮扶贫开发务求实际成效,努力开创我省脱贫奔康致富的新局面。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行动迅速、开局良好,涌现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探索。在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议之后,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各地,实地调查,挖掘深藏在粤东西北大地的闪光星火,记录扶贫工作一线的生动点滴,为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加油鼓劲。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用发展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系列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先之地,市场意识成为广东30多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的法宝。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从现代企业机制升级农业现代化形式,到新型电子商务革新农业产销流程……新的市场火花不断闪现在扶贫工作一线。
广东的扶贫开发“双到”,正成为贯彻十八大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深入实践,也与中央对全国扶贫工作创新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一脉相承。
从单向扶助到互利共融
现代企业机制嫁接农村和市场
如果没有来到河源市东源县嶂下村,陈伟雄如今还在为他的生态观光旅游业寻找落地而发愁。他也没有自己的新身份——东源县绿地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在东莞从事房地产和商城生意的陈伟雄想要为旗下产业寻找新的战略增长点。此时中小型城市的房地产发展遇到瓶颈,他认为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于是开始在全省各地开展市场调查,寻找落地点。
做地质调研、植物品种评估……多个回合下来,在全省找了很多的地方都不理想,陈伟雄开始注意到嶂下村。这个村庄处于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相对中心位置,周边形成了澳洲油茶、蓝莓等现代农业种植区。“有一定的现代农业氛围,污染少,风光好,适合有机农业生产。”绿地美公司总经理助理郑爱琴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嶂下村是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确定的贫困村,总人数287户,贫困户63户285人,村集体收入1.85万元,多年来农村经济一直发展滞后。“也引进过小范围的枇杷、红花油茶进行现代农业化改造,但由于村里基础条件差,一直效果不明显。”村支部书记罗建彪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在一个贫困村投巨资使一个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平地而起,陈伟雄不是没有顾虑。郑爱琴说,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道路不完善,甚至连保障农田基本生产的小水渠都没有。除此之外,埋在心头的第二个顾虑是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集约土地,如何确保能给村民做通工作获得土地?尽管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力量,但这些基础问题单靠一个企业之力绝对无法解决。
一端是农村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望得到而够不着”,一端是市场对于广袤农村发展潜力的垂涎而又胆怯。嶂下村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广东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求解?
这个问题因为扶贫帮扶工作队的到来而解决。去年6月,河源市政府的帮扶工作队进驻嶂下村,开始了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帮扶工作队与陈伟雄经过多番沟通协商,终于让他吃下“定心丸”,去年9月签约,在东源注册成立东源县绿地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1月,项目正式启动。前日,南方日报记者到达嶂下村时,已经能看到火热一片的开耕种苗场景。
绿地美公司、嶂下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多方商议后决定:在投入合作形式上,生产基地首期,公司出资1500万元,村集体将基地范围的集体资产和政府帮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打包入股,基地范围116农户(含40户贫困户)土地入股,共同建设生产基地;在利润分配上,达产后按企业、村集体、入股农户7:2:1比例分配。在利益保障上,充分照顾农民利益,即使基地没有收成,入股农户每年仍然都可分得“保底金”,丰产后还参与分红;此外,还明确村集体20%分工中,拿出一半用于扶助困难群众。驻村工作组组长程学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初步概算,今年村集体可分红2万元、入股农户户均分红2500元;2016年村集体可分红100万元,入股农户户均可分红4300元。
程学勇说,这种以入股取代常用的土地租赁模式,一方面可以防止因通货膨胀带来的租金过低引发的村内矛盾,更重要的是将村集体、村民和公司共同捆绑为利益共同体,将促使三方共同努力将产业做好。程学勇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架构还在制定当中,未来将从村里产生一位代表进入绿地美公司的管理层,参与、监督公司的运行,确保村民的利益最大化。
河源市扶贫办业务科科长黄陈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种以入股共建现代公司体系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就他所知在河源还是第一例。在他看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通过自身不断做大做强最后取得高收益,另一方面企业也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以保底分红来确保当地村民的基本福利。“在这里,企业与贫困村不像过去一样是单向的“输血”或“造血”的关系,企业和贫困村都因为满足了彼此的发展需要,互利而共融。”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认为,嶂下村目前的尝试不啻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好案例。在这里,政府做了政府该做的事:建基础设施,确保民生底线福利。企业做了市场要求做的事:用现代市场制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钟韶彬说,处理好这一关系不仅是贯彻十八大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题中之义,也是国务院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中,对于全国扶贫工作创新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从“产找销”到“销找产”
电商新渠道革新农业产销流程
1月刚过,“都市小农民”——城乡网络互动平台正式接受预定。负责运营“都市小农民”平台的王明英很激动,她称:“这是中国首家农产品生产互动体验式的透明社区平台。”
王明英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都市小农民平台上,有一个专区——‘我家农场’,就是‘开心农场’现实版的模型。”想象一下,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运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实现在线租地、在线指定种养方式、在线安排翻地、施肥、播种、浇水、除虫、除草、治病、采摘等工作。等到地里的果实丰收了,还可以实现在线配送下单、在线跟进生长情况、在线追溯配送食品的生产、流通历史记录等等。即使身在城市,不见田园,也可以收获自己“亲手”种植的果实。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新锐的电商项目诞生在贫困村,诞生在扶贫项目中。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两礤村是广物集团扶贫“双到”工作的帮扶村。“两礤村位于三个县交接处,属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不过那里的水土资源非常好,去年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里产的水稻、茶叶送到农科院检测,完全达到绿色标准。”王明英对记者说,“村里有的是肥水良田,可惜总是发展不起来。”
广物集团实地调研后,得出农村产业发展不起来的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缺少资金,生态都市农业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面临巨大的风险,而获得的收益并不高,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生态都市农业的建设,目前社区支持农业产品贸易模式的投资者主要局限在志愿者个体或原农户范围内,得不到充足的资金。其次是经营不规范、功能发育不健全。目前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社会、生态、文化等功能的培育和发展。
为什么不大胆试验,将具有巨大市场未来的电子商务引入两礤村?广物集团的帮扶工作组决定采用O2O(即线上到线下)模式,以耕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桥梁,将线下种植体验与网上互动结合起来;通过农业观光、自驾旅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体验扶贫开发工作。
这一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流程,打通了城市与乡村的产品销售壁垒,让消费者从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源头介入,有需要就有生产,从销售渠道的末端上溯到农产品的生产源头,让农产品从生产开始就贴上了认购的标签。“解决了农产品生产后无人购买的困境,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风险。”王明英说。
利用电子商务帮扶贫困,广物集团不是独有。揭阳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揭阳目前正在谋划发挥“军埔电子商务村”的优势,引导贫困劳动力发展小型C2C电子商务。
瞭望
南粤遍布“市场扶贫”火花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开局刚刚不到一年,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大胆利用市场意识求新求变,成为不少单位帮扶工作思想的指挥棒,并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
深圳市抓产业,推动农户增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专业户等形式,尽可能地把在家的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起来发展种养业。到2013年底,90%的村已成立了合作社并正常运作,今年这一比例将达100%、覆盖六成以上贫困户。“板栗村”、“柠檬村”、“春甜柑村”、“鹰嘴蜜桃村”、“茶叶村”等专业村不断出现。
珠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珠海继续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出台扶持政策,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8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农业企业、个体户等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据初步测算,可以引导300个企业或个体户、超2亿元资金参与经营。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基地由市财政每年奖励资金60万元,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基地建设。
在阳江市,主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全市组织了46家农业龙头企业、1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户对接,带动农户14263户(其中贫困户3789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而在河源嶂下村,则开始借力金融服务这一更高级别的资助形式,助推种养扶贫项目。利用政策性金融政策,帮扶单位给予农民组建的合作社贷款2万元/年贴息支持,撬动合作社成员联保贷款30万元,发挥金融服务的杠杆效益。建立互助金扶持发展,筹资40万元成立贫困户发展基金,由挂钩干部和村委会共同担保,为贫困户每户提供3000元的“三免”(免利息、免抵押、免手续费)发展启动资金。目前办理20户共6万元发展基金。(南方日报记者 邓圣耀 实习生 邓鸽 发自河源 策划统筹 陈韩晖 胡念飞 邓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