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扶贫开发新阶段: 瞄准真正的贫困

    往小,扶贫开发向村推进,乃至要求落实到户,实行一户一法。往大,连片特困区已然是扶贫主战场。

    记者 许伟明 北京报道

    在2013年元旦前夕探访河北阜平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于春节前夕来到甘肃东乡县,探访“真正的贫困”。

    阜平和东乡,分别属于燕山-太行山、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这样的连片特困区现在全国有14个。

    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的特点是,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贫困地区投入资源。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名单的县域和其它分布于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域,在扶贫资源的获取上会得到有针对性的倾斜。阜平和东乡两县,既出现在592个重点县的名单当中,又属于连片特困地区。这样的县域,在中国有440个。

    如何让扶贫资源更有效地去帮扶贫困地区和人群,是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所要考虑的。而通过对中国的扶贫开发政策的梳理可以发现,这种瞄准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事实上,为了更确切的瞄准“真正的贫困”,原来以县作为基本扶贫单位的模式已发生微妙变化,开始往更小的贫困村和更大的、连片的特困区两个方向挪动。往小,扶贫开发向村推进,乃至要求落实到户,实行一户一法。往大,连片特困区已然是扶贫开发主战场。而无论是“往小”,还是“往大”,定点扶贫都是重要的机制设计,“已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扶贫开发新阶段

    在习近平到来前不久,《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阜平县所在的保定市列入规划的有434个贫困村。对于这些贫困村,保定市“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发展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基本服务……”

    保定对434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是中国扶贫开发现阶段的一个缩影。中国扶贫已经从解决温饱的阶段,跨入了促进发展的阶段。

     1986-2010年被视为解决温饱阶段。2011年,中国将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到2300元,比2009年提高了92%。从2011年起,以新十年扶贫纲要颁布为标志,中国扶贫开发被认为进入了“促进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

    在河北阜平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使得扶贫开发与能否完成“十八大”目标具有直接的关系。

    国务院扶贫办介绍,在2012年,中央财政综合扶贫投入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28个省(区、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47.8亿,比上年增长45%。据不完全统计,信贷扶贫投入480亿元,比上年增长5.8%。

    但扶贫工作任务依旧严峻。目前中国扶贫对象规模为庞大的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2.7%。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中短期贫困约占2/3。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滞后,2011年全国11个连片区的贫困发生率为2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个百分点。以及收入差距明显,城乡之间、农村内部之间收入仍有明显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探访的两个村子分别是顾家台村和骆驼湾村。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是国家“十二五”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介绍,纳入国家“十二五”扶贫规划的共有中西部21个省(区、市)的3万个贫困村和西藏自治区的200个贫困乡镇。对这些村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又是位于特困片区内的贫困村,占全部的70.6%。

    国务院扶贫办介绍,2011-2012年,启动实施了15057个贫困村,占3万个贫困村总数的50.2%,2013年计划新启动8000个。已完成了7874个村,占总村数的26.3%。西藏启动实施了80个乡镇,完成了80个。

    从重点县到连片区

    重点县长期以来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现在,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发生了一些调整,为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首次将连片特困区确定为扶贫攻坚的重点,为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曾在2012年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地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加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未来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

    去年,国家对重点县的名单进行调整,有9个省区对38个县做出调整,占总数的6.4%。调整以后,片区内重点县440个;革命老区县297个,民族自治县260个,陆路边境县44个。

    事实上,这是我国第四次针对重点县的调整。中国在1986年开始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最初划定273个。1988年数目增加到328个。1994年,经调整增至592个。到2001年进行第三次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名额腾给中西部,总数维持不变。

    由于调整的间期较长,贫困县有无退出机制便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对现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名单,能否建立完善的进退机制成了舆论关注热点。

    不过,随着“主战场”的调整,贫困县事实上是被“淡化”了。包括国务院扶贫办的名单上,也不再使用“贫困县”的叫法,而改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目前的主战场14个连片特困区,共涉及到680个贫困县。其中592个国家重点县中有440个与之重合。也可以说,现在能享受国家扶贫重点支持的“贫困县”其实有832个了。

    虽然新十年《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在加大对片区支持力度的同时,国家原来支持扶贫重点县的政策不变。但是,未被纳入特困区的贫困县或无法享受新增的扶贫优惠政策。有媒体报道指出,“比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试点。”

    范小建主任说,“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都是行政管理和经济布局的边缘地带,必须加大省际之间、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的力度。”

    无论如何,连片特困地区至少在更大的范围内瞄准了“真正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