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广东三项民生工程惠及百姓

   据新华社广州12月27日电  广东省近年来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实施了“扶贫双到”、“积分入户”、扶持民营养老机构三大民生工程。目前,这些惠民工程是否落实到位、百姓是否满意?记者近日深入基层进行了采访。

    创新扶贫 惠及百万贫困户

    记者从清远市区出发驱车9公里,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来到清新县太平镇秦皇村大河边自然村钟卓均的家中。钟卓均是村里的重点扶贫户。

    两年前,钟卓均每年全家人均收入2100元左右,全家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今钟卓均全家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已经摆脱了贫困。这得益于村里的“扶贫双到”活动对他家实实在在的帮扶。

    2010年开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和秦皇村建立了“扶贫双到”挂扶点关系。广东移动先后为钟卓均办理无息借款5.6万元。钟卓均办起了鸡鹅养殖场,现在养鸡1500只、鹅200只。

    广东省有157万贫困人口,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双到”工作,派出3541个驻村工作组、11524名驻村干部,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5.5亿元,平均每村515万元。

    积分入户 助务工人员融入

    42岁的邹时珍高兴地掏出棕色封皮的居民户口簿给记者看。他说:“我现在是真正的中山人了!”12日,原籍江西九江的他收到了公安部门签发的户口簿。

    成时达则有些忧虑。他从湖南农村来中山市打工,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工程服务部。他有两个孩子,女儿11岁,是当地小学六年级学生,儿子6岁,在幼儿园大班。“我想尽快‘入户’,那样孩子明年就有机会进入公办学校读书。”现在他有215分的积分,还要看排队情况。

    自从2010年中山市全面实施积分入学入户以来,共有37500人次提出申请,其中有16809人取得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资格,有7165人取得入户资格。2013年中山市还将试点异地务工人员积分申请政府公租房。

    记者了解到,积分入户已在广东省内其他地区推广,截至12月初,全省已有69.4万高技能人才入户广东城镇。

    老有所养 探索养老新模式

    78岁的王迪英,在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已经生活5年了。听说记者的来意后,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我还是公寓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呢!大家对党的未来很有信心。”

    93岁的蔡澈老人是来自北京的广东潮汕人。在她20多平方米的居室中,墙上挂满了字画,其中多幅是她在公寓老年大学的“作业”。前年她在公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迪英是她的入党介绍人。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民营养老机构占地300多亩,地处广州九龙山下,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在大大小小50多幢建筑物间长廊相连,不时有黄色电瓶车穿梭,接送着往来的老人。这里居住着来自广东和其他省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5800多位老人,其中大部分长期生活在这里。

    公寓总院长徐满祥说,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养老事业的春天到了!公寓刚刚开业的老年护理院将主要接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下一步还要建一个康复院。

    据了解,目前,广东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114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12.9%,每年还以3%的速度递增。截至2011年底,广东全省已建养老机构2639家,床位14.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