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这也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什么是银发经济?《意见》明确,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意见》涉及银发经济的方方面面,涵盖内容较为丰富,四个方面具体为:一是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二是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急难愁盼的民生事业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是重点之一。《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当地养老机构、餐饮场所等增加助餐功能。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等农村特色养老产业。
  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意见》提出要实施两大行动,分别是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在养老服务、文化和旅游、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实施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开发应用适老化日用产品和老年休闲陪护产品。此外,《意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要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意见》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打击涉老诈骗行为等6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
  其中,关于用地需求,《意见》提出,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关于财政支持,要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使用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搭载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推广使用智能化人工替代设备,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