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支持广州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关工作情况。
作为广州针对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份综合性指导文件,《意见》提出7方面22项任务,要以花都区梯面镇,从化区鳌头镇、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增城区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等北部山区八镇为重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提高北部山区镇村内生“造血”能力和绿色发展动力,到2025年北部山区八镇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农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和广州市“三脉”“三轴”“三核”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北部山区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构建完善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意见》首提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以破解广州市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目标、针对广州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份综合性指导文件。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介绍,“北部山区22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666”,即:一个总体要求、六大目标、六大任务、六大保障,以推动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协同联动、改革创新,全面促进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同时,围绕“六大目标”,推进实施“六大任务”,全力做好“六大保障”,提高北部山区镇村内生“造血”能力和绿色发展动力。
《意见》提出,以花都区梯面镇,从化区鳌头镇、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增城区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等北部山区八镇为重点,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生态产品价值凸显、共同富裕成效明显“六大目标”。
到2025年,北部山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新型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运作有力,北部山区八镇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农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到2027年,北部山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北部山区八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农业总产值超过100 亿元;城乡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稳定增收机制进一步完善,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广州样板”。
到2035年,北部山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更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广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
在大湾区层面,支持北部山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和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为重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加强北部山区资源集聚和整合力度,将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山区招商平台,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北部山区建设。
此外,将推动北部山区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以从都国际论坛、生态设计大会等为载体,依托白云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北部山区对外开放水平。
“鳌头镇目前只有G355、G106两条主干道,但每天车流量近5万车次,其中大货车、重型车占比约45%,道路承载力严重不足。”陈旭以此为例介绍,交通基础设施是北部山区最大的短板。《意见》明确推动北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与高铁站、通用机场及地铁站点的接驳联动,从硬件上促进北部山区融入全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此外,将支持加强北部山区森林防火、防汛、应急、城乡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方面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北部山区最突出的优势,《意见》要求各区各部门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抓手,构建多元化生态文旅产品体系,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鼓励森林公园和林场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合理调整生态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将矿山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开发相结合,在保障生态效益和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将不超过修复面积3%的土地用于产业开发。例如,支持派潭镇建设“广东乌镇”,支持小楼镇提升“仙姑故里、小楼人家”文化品牌,支持良口镇构建赛马产业经济圈,支持吕田镇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地等。
破解城乡区域不平衡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北部山区与市区实现共同富裕。《意见》明确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北部山区建设,并为此专门建立了部门、国企及有关机构与北部山区八镇的组团帮扶机制。
《意见》还高度重视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提出对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予以专项资金支持。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等试点,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提出试点编制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建设用地专项指标倾斜安排、建立市直部门、国企与北部山区组团帮扶及干部“双向交流”机制等政策举措,如优先保障北部山区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支持北部山区八镇选派年轻干部,统一安排到市直部门实践锻炼,鼓励市直部门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等。“我们已推动51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44个市属(联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对帮扶北部3个区和所属31个镇(街),进一步引导全市资源力量向北部山区倾斜。”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尹自永介绍。
“六大任务”,以构建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引领,以增强北部山区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重点,结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六大保障”,提出构建系列政策体系、加大改革力度,专项资金支持、强化用地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帮扶机制和严格考核评估,确保《意见》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