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签约仪式
2023年1月18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清远市人民政府、腾讯集团、百农国创联合主办,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承办的“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暨清远先行区启动会在清远市举行。会上发布了《乡村小微企业调研报告》和“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
推动乡村小微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百农国创和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联合全国16个省(区、市)科教机构240多位专家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在对东中西部约167个县约4000家以种养为主的小微企业,围绕乡村产业壮大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乡村小微企业调研报告》,并针对该报告中乡村小微企业的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联合发起“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在广东省清远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清远将作为先行区率先启动。
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韧性
启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进行了《乡村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研究结果发布。他说,创新发展一批具有纳税能力的乡村小微企业,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吸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可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
“深化科技支撑是壮大乡村小微企业的关键。”陈剑平说,对乡村小微企业的科技支持须统筹解决企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他表示,必须建立起乡村小微企业加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通道。同时,借助互联网企业庞大的技术产品优势和连接触达能力,提高乡村小微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市场。
研究报告首次对“乡村小微企业”进行了界定:在县域工商登记登记注册、以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被认定为小微企业,且依法纳税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特色产业的市场化主体。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团队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制定了“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该计划首先落地清远,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成功经验,逐步在更多地区推广实施。
小微企业是乡村振兴的“实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农国创董事长侯水生在启动大会上表示,我国各地乡村蕴藏着一批经历过市场风浪洗礼、极富生命力的小微企业,他们外接城乡市场、内联乡土乡亲,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是乡村振兴中富有活力的“实体”,也是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实体”。同时,乡村小微企业大多对技术、装备、销售市场、资金有强烈需求,这些问题仅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作为“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先行区主要任务承担方,百农国创专家团队根据清远市农业结构特点、农业主产业、乡村小微企业的分布与发展要求,已遴选组建了清远市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队。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表示,“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是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必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有效模式。
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温文星表示,清远先行区的落地探索,是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目的是畅通政府、科技、产业、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渠道,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以高端智库建设,扶持清远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清远将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推动以产业强县富民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远方案”。
将带动农民就业1000人左右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表示,腾讯将在清远先行区的落地探索中,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配合好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团队对25个产业200个小微企业的体系化技术帮扶,通过数字化工具提高农业产业技术专家的帮扶效率,形成一套长期稳定的、数字化的技术服务支持系统;二是针对乡村小微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精准化生产、互联网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逐一探索解决方案,发挥腾讯在乡村经营性人才培养和行业生态连接方面的优势,为乡村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赋能培养与服务支撑。
据主持实施方案设计的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百农国创专家组组长刘艳介绍,根据清远先行区试点方案,从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和生猪、乌鬃鹅、肉鸽、鹰嘴桃、南药等20个特色产业中遴选了200个乡村小微企业,在全国遴选与产业匹配的优势专家组成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通过品种和技术帮扶与技术骨干培训、数字化与品牌建设管理、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建立、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以及乡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后续投资等方式进行支持。
据了解,该计划将为清远培育10-25个具有带动示范意义的乡村产业“小巨人”、2-3个新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培养本地产业领军人才25位左右、技术骨干300人左右,带动农民就业1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