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如何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专家支招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他在回信中强调:“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抓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两个当前的热门话题被放在了一起。这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做到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共同富裕?粤评君通过连线多位知名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以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有研究表明,从城乡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来看,我国的数据是27%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瑞士、芬兰、加拿大等国这一数据不到10%,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和印度也不超过20%。

“为什么提乡村振兴?这源自于我国的城乡差距。”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认为,乡村振兴是为了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农民增收、农村改善等问题。

“现在城市的贫富悬殊可能不是特别大,但如果把城市和农村放在一起考虑,那贫富悬殊就出来了。”广东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对促进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显然也具有重要意义。

粤评君也注意到,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要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规划》中提出的两阶段政策目标刚好对应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共同富裕分“两步走”的远景目标,可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是统一的。

“共同富裕的内涵比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广泛。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它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邓智团称。

相比国家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浙江,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广东要实现共同富裕,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破局?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认为,广东应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城乡、区域之间更高水平协调发展。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在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推动产业兴旺富农民

8月17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对“共同富裕”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也就是说,首要的是要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粤评君认为,这首先需要把农村的人气给“聚”起来。举措有很多,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人;吸引年轻人、外出乡贤回乡参与到乡村振兴;把乡村旅游业发展好,让更多城里人到农村去等。

“就是要让各种要素有序、便利流通。”邓智团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资本、人才、土地、技术和信息这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能不能打破。

当然,农民要增收致富还需把农村产业给“旺”起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有了人气,更要有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撑,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和关键。对于广东来说,全省具有较为优越的农业资源,许多地区是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夏季长、霜期短,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农业种质资源丰富。

那如何让产业“旺”起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胡晓群建议,广东应十分注重冬春阳光资源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现代农业,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现代农业的产业分工格局。比如积极发展冬春蔬菜,有效弥补全国冬春季节蔬菜供给不充分的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农民的增收渠道也要“拓”起来。如何让农民有更多的合法挣钱途径,对于解决当前的这一难题非常重要,比如多发展一些新业态,多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等。

如何实现“产业兴旺”?胡靖认为,从空间上看,土地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定是乡村振兴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结构上看,生态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平台,是“绿水青山”,会延伸出丰富的文旅产业、食品加工业。另外,在经营方式上,混合型是乡村振兴的另一特征,其中,集体经济是核心,是“铁打的营盘”,可以保障村庄的稳定和村民的基本权益。

 

美化乡村“扮靓”人居环境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共同富裕,还需“扮靓”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就是美化农村,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做到“富农民的脑袋”。

自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围绕“扮靓”农民的居住环境,全国上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

以广东为例,全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四个转变:村庄从“脏乱差”向“干净整洁”转变,积存几十年的垃圾、污泥、废弃房等得到了有效清理;农村污水“靠蒸发”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2277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后队变前队”;89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千万工程”示范村转变为休闲旅游热门之地。

粤评君在广东乡村走访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建设得漂亮的村庄,通常村民的参与度都很高,也就是说,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避免‘政府在干,农民在看’,要让农民知道,美丽乡村是为自己而建。”有专家这样建议。

“扮靓”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的“颜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

胡晓群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振兴就是要在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上,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构筑共同富裕的结构性基础。

“当然,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胡晓群建议,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还要建构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应该建立包容性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塑造包容性的分配秩序,让广大农民在一次分配中体验效率之美,在二次分配中体验集体制度的包容,在逐步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感受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广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做好四点。”胡晓群进一步建议,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显著提高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反哺水平和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充分发挥城市经济优势,走出一条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发展道路;四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农村能力市场建设,着力提升广东农村内生增长能力。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共同富裕提到一个“帮”字,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方面,广东一直有自己的创新,未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操作层面,广东将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结对帮扶,通过镇村联动帮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广东其实就是在‘帮’,这是非常生动的实践。”对此,邓智团认为,“帮”更加侧重于“造血”功能,例如教育帮扶、职业培训帮扶等,“这需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各自能力,同时要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