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华仁人家园协会广东项目办、广州市乐善助学促进会、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以及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代表。
广东社会组织
扶贫经验值得学习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重庆首先介绍了座谈会的背景。他指出,近些年来,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经济上,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在扶贫的程序、主体性与扶贫评估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所以总结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经验并寻找其与政府扶贫的结合点很有现实意义。
他认为,在如何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上,广东已经有不少探索。比如,在国务院的支持下,广东首创“扶贫济困日”,提出了公益创投理念,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扶贫项目的做法等。但他也指出,在如何进一步借鉴港澳台经验,形成扶贫品牌效应等方面,广东依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黄承伟也肯定了广东的扶贫工作,认为广东完善的社会组织架构为扶贫工作助力不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他同时指出,虽然我国大扶贫的格局已经开启,政府对扶贫的资金投入巨大,但目前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他认为,在营造全民公益理念、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以及创新社会扶贫机制等方面,广东仍大有可为空间。
整合双方资源可依托媒体搭台
那么,社会组织如何与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形成更有效的合作呢?与会的社会组织代表也纷纷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交流。
南方公益周刊主编、“幸福厨房”发起人之一戴远程表示,将社会组织与政府力量整合到一起,可以积极地利用媒体这一平台,将有利于形成力量和资源的有机整合。
广东狮子会扶贫委员会主席冯奕星认为,可以用企业的思维、产业的方式去推进社会组织和政府在扶贫上的合作。中国扶贫基金会广东办事处负责人李振建议,加快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流程和机制,使政府和社会资金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徐靖文认为,社会组织更注重人文、情感关怀,在“精神脱贫”层面更有发挥的空间,而这正好可以对政府的经济扶贫形成补充。所以,社会组织应该在专业性上加强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