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扶贫济困日”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倡导并首先提议设立的。2010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确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从2010年至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届,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社会、各行业间形成了强烈的慈善共鸣。据省审计厅公布的数据,自2010年首届开始至去年,前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累计认捐金额达到1251902.23万元,按捐赠合同或捐赠承诺应到账1116863.80万元,实际累计到账838462.90万元。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就曾表示,近年来广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今年将以“责任、透明、创新、共融”为主题,努力将推介会打造成广州最具影响力的爱心品牌。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同献爱心,共送温暖,为贫困群体雪中送炭,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共同建设幸福广州的美好明天。
帮扶项目越做越细
据了解,经过多届的成功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开始深入民心的同时,其发展也朝着更细更全的方向进行。据悉,在今年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继续将改善残疾人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把资助广东省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列入活动的重点推介项目。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社会各界有着大力弘扬扶残助残精神、积极参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优良传统,呼吁各慈善团体、热心人士继续踊跃为残疾人事业慷慨捐款、筹集资金,倾力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改善生活、融入社会。
截至去年6月统计,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全省21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完成危房改造2.9万户,受益残疾人3.2万人;采取各种临时救助、补助措施,为41万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9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低保家庭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
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度广东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64.7%,比2008年度提高1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残疾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残疾人生存状况小康实现程度为68.8%,较2008年度提高10.5个百分点;残疾人发展状况小康实现程度为55.7%,比2008年度提高11.6个百分点;残疾人环境状况小康实现程度为71.2%,较2008年度提高14.4个百分点。
2013年,广东省各级残联通过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免费为农村16287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基地带动安置5157人就业,农村从事生产劳动及其他形式就业62000多人,危房改造1807户,25074人脱贫。贯彻落实国家《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商务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十二五”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创业的残疾人进行扶持,帮扶贫困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就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据统计,2013年广东省政府把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和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列入十件“民生实事”。省残联先后在广州市和河源市召开现场会和技术人员培训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同时深入各地指导、督查全省贫困家庭残疾人居家康复和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全省为5159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完成率116.6%;为11099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完成率222%,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慈善事业越做越强
在今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一些城市在活动期间还有不少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在东莞,今年就将“东莞慈善日”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合并同步开展,时间同样为6月30日。目前,这两大活动都已开展了四届,募集善款总额达6.83亿元。据了解,今年活动期间仍将举行全明星慈善篮球赛、“十大慈善人物”评选等活动。
201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和“东莞慈善日”同年设立。其中,“广东扶贫济困日”已募集3.55亿元,“东莞慈善日”活动已募集3.28亿元;共实施慈善公益项目累计超过1806个,受益群体超过30万人。为进一步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有效降低慈善活动经费支出和爱心企业行善成本,将慈善事业越做越强,东莞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将这两大活动合并同步开展,并确定每年的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
根据近日出炉的《2014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活动期间,将举行书画慈善拍卖、发动企业设立或增资冠名专项基金、评选第二届“十大慈善人物”等活动。此外,初定于10月25日晚上举行东莞全明星慈善篮球赛,由东莞新世纪队对阵广东宏远队,通过球票义卖、现场广告、竞拍等形式募集善。
两大活动合并后,根据《方案》,对于两项活动整合后接受的社会捐款,定向捐赠部分按照捐赠人意愿进行使用,非定向捐赠部分按照“广东扶贫济困日”和“东莞慈善日”各50%划分。其中,划分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部分,80%用于对外扶贫,20%用于市内扶贫,若省要求按比例上缴,则只计算划分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部分,上缴省后余下捐款按照这一比例分配使用。划分为“东莞慈善日”活动捐款部分,则全部用于东莞慈善公益项目。
华南房企当为人先
在每年的扶贫济困日,捐款数额最大、表现最积极的是房地产企业,在每一次政府倡议的帮扶活动中、响应最热烈的同样也是房地产企业。过去数年里,恒大、万达、万科、富力、保利等大型房企都名列中国慈善排行榜的前茅。
扶贫不吝巨资
从在2010年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开始,华南房企就成为最受关注的群体。当年广东各大品牌房地产企业均慷慨解囊。碧桂园捐款达到2亿元,恒大捐款1.2亿元,而合生、珠江、新南方、珠光四家公司更是联合捐赠了4.2亿元。
至2011年,房企的善心善举有增无减,仅恒大一家就捐资达3亿元人民币。据介绍,该笔善款将定向用于清远市的扶贫济困事业。其中1亿元用于清远市连南县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置,将覆盖1.25万户高寒山区家庭;2亿元用于清远市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工程。
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今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和广东省红十字会将“2012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39个认捐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单位和个人名单向社会公布,其中,房地产企业名列前三。在认捐数额排前十的名单中,前三名都是房地产企业,分别是: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以及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认捐1亿元,恒大集团认捐3.5亿元(分10年),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认捐8500万元(分5年)。
2013年,房企仍然是广东扶贫济困日的主角,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及碧桂园集团捐款1亿元,居21位捐款千万以上大户之首,占全省社会捐款的1/16。而恒大集团、景兴地产黄埔公司等21个企业或个人的捐款超过了1000万元。
多方向拓展扶贫路
除了直接捐款,华南房企在扶贫慈善事业上还走上了多方向专业化的拓展道路。2011年,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接收到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捐赠,在怀集县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5768平方米、使用面积5950平方米的碧桂园农民工培训大楼。并为大楼配备电脑、机床等设备,用于培训贫困农民,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帮助其顺利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011年,碧桂园又与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签订了5000万元的捐赠协议书。2012年再次认捐1亿元(已到账600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2011年9月,郁南县宋桂镇车岗村村民冯娇开始自筹和申请恒大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最终获得了2万元贷款。冯娇用这笔小额贷款新建了300平方米的猪舍,购置了200头猪,扩建了10亩鱼塘。冯娇开始了靠自己双手走上勤劳脱贫致富的道路。2012年8月,冯娇归还了所有贷款,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贫困户李敏常、郁南县连滩镇林楚惠夫妇、郁南县千官镇田庄村冯柏文等家庭都纷纷通过借贷恒大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开始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通过辛勤劳动,告别了贫困。
除了碧桂园外,恒大地产也是业内有名的善主。2010年6月起,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利用恒大地产集团在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捐赠的1.2亿元用于广东扶贫济困事业,其中用捐赠的1.17亿元建立恒大金融扶贫项目。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选定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3个县组织实施小额贷款金融扶贫,为解决欠发达地区贫困农民在靠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奔康所遇到的资金困难探索一条长远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作为小额贷款金融项目试点县之一,自2011年以来,郁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全县贫困农民发放的恒大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全部投向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截至2012年12月底,已划出扶贫贷款999.65万元,着力解决了406户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启动资金的困难。
据了解,2010年和2011年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已将5680万元金融扶贫资金划拨到试点县市的农信社,全面铺开广东省扶贫基金会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的试点工作,帮助有发展项目的贫困农户解决资金困难。此外,2011年恒大集团又捐赠3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两不具备”清远市连南高寒山区,建设瑶族新村,使112户瑶胞住进了幸福家园;2亿元用于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工程。2012年,恒大集团捐资586万元,帮扶阳山县建设大崀镇坑塘村、岭背大册洞村等5条幸福安居示范村。2012年恒大集团再次向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捐资3.5亿元资助贫困学生,每年3500万元,用10年完成。
企业品牌更受认可
“支持万科获得今天市场地位的力量是规范、透明、专注和坚持,这同样可以在公益慈善领域带来规模、价值和影响。”万科总裁郁亮曾如此表示。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像恒大、万科这样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在社会公益上一直是不遗余力。而正是在公益事业上的不断发力,使得这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品牌不仅在知名度上越来越高,而且在品牌认可度上也越做越好。
公益心与品牌相互促进
近年来,注重慈善公益的大型房企都在品牌建设上获益良多。其中,恒大地产就是比较好的例子。凭借规模效益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同时也借力于公益慈善方面的大力支撑,恒大地产的品牌价值连续4年保持高增长态势,去年更是增至267.83亿元,恒大地产再次荣膺中国房企品牌价值榜首,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连续六次获“中华慈善奖”。
据了解,恒大地产在许家印的带领下自2009年入围中国房企品牌价值前三甲开始,恒大地产就着力推动企业品牌价值高增长,通过规模扩张带动品牌扩散。目前,恒大地产已进入全国140多个城市,拥有260多个项目,实现了企业与产品“双金品牌”的全国落地。
恒大地产通过践行社会责任,取得企业品牌新突破。在2012年,恒大地产全年纳税135亿元;恒大地产女排夺得女排亚俱杯冠军,广州恒大地产足球队在中超、亚冠等赛场上连奏凯歌;2013年,恒大地产电影投资拍摄的《天台爱情》刷新票房纪录,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22亿元。为此,恒大地产连续4年高居《中国房企品牌价值TOP10》榜首,创造了4年增长3.2倍的品牌价值增长奇迹。
据了解,恒大地产集团领头人、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连续六次获“中华慈善奖”,进一步为恒大地产品牌价值加码。而超高的品牌价值也推动了恒大地产业绩的攀升。2010年至今,恒大地产业绩取得跨越式发展,2013年,恒大各项业绩数据增长显著。昨日,恒大集团正式发布其2013年年度报告,恒大总资产达3481.5亿元,同比增45.7%,规模稳居第一。此外,恒大在2013年成功突破1000亿销售额,创下恒大史上最高销售纪录。恒大全年营业收入、在建面积、竣工面积、项目布局、现金余额、品牌价值等八项核心指标继续居全国房企第一。卓越的社会表现也使恒大地产走出房产利空压力,在业内看来,品牌是房企差异化战略的标志与实现扩张的通行证,所体现的正是企业在参与行业激烈竞争过程中的市场号召力,以及抗击政策与市场风险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调整需要品牌支撑
一直以来,房企的社会形象与其他行业相比都稍逊一筹,其原因就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暴利”。近两三年来,大型房企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特别是在现时的市场大规模调整的大环境下,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房企龙头万科集团早在2005年就公开宣称,每年将利润的1%用于慈善公益事业;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我始终觉得财富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就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不可能自己把所有的财富都花完、潇洒掉。很早之前我就说过我追求财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创办大的慈善基金,成不了全球最大,成为中国最大也行。我的预想也在顺利地推进,说明自己的愿望以及目标逐步在实现。”
在慈善捐助方面,房地产业是中国目前产生慈善家最多的一个行业,在近些年的各色慈善公益事件中,都有着为人称道的慷慨表现。2011年由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中显示,上一年捐赠过亿的企业家有16位,其中有5人的企业涉足房地产相关行业,所占比例超过30%。有国内民生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房地产业是富豪最集中的产业,地产商能够获利后,将利润回馈给社会,可以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值得肯定。
而在去年,万科、珠江实业、中山宇宏、合富辉煌、凯德集团、恒大、珠海格力、越秀、碧桂园9家房企获评“2011-2012年度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称号。广东省房协会长蔡穗声就表示,根据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来看,现代企业已不是以前那种以利为唯一目标的企业,更注重的是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看公益
6月20日,省审计厅公布了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全省“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款物募集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结果。审计公告显示,捐赠款物募集和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良好,本次审计未发现贪污私分捐赠款物等重大违法问题。
经审计,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期间,全省新增认捐194784.16万元,到账220938.24万元(含以前年度认捐未到账数)。受赠人(省、市、县设置的慈善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或经县、市、区以上政府授权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等)已拨付242273.68万元(含以前年度结余未拨付数),其中拨付扶贫“双到”帮扶村建设85605.39万元,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55120.57万元,住房改造与村庄搬迁33056.96万元,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16886.36万元,其他51604.40万元。上述拨付款物中已使用188194.66万元。
而从2010年6月30日活动开始以来,至2013年8月31日,全省累计认捐1251902.23万元,按捐赠合同或捐赠承诺应到账1116863.80万元,实际累计到账838462.90万元;受赠人累计拨付667098.67万元,受赠人结存171364.23万元。使用人(捐赠款物使用计划的执行、实施人)累计拨付到受益人(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558119.72万元,使用人结存108978.95万元。从2010年以来,广东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三年来,共收到社会各界的捐助款有效支持帮助3400多个贫困村、36万多户贫困户、近16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据悉,在去年的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省地各城市通过与自身情况的结合推出多种活动形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广州在去年就成功举办了首届慈善项目推介会,累计募捐善款3.35亿元,对接慈善项目458个。广州在“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的所有款项,100%落实并成功与慈善项目对接。本届推介会共有107个机构参展,推出542个慈善项目,4600多个单位和个人共认捐3.6189亿元。
社会责任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加分
对于公益活动的投入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引导企业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则需要有社会爱心平台搭建。无疑,“广东扶贫济困日”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广东扶贫济困日自2010年以来至今已四年,四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所带来的除了是众多善款的捐赠以及大量扶贫项目的落实。但除此以外,我们收获得更多。不仅贫困人家庭和区域得到了帮扶,拓展了慈善公益之心。同时企业也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得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细心的人都可以发现,在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于社会公益的投入力度一直在加强。他们不仅只是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日常有其他公益活动中也是不遗余力。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作用是不小的。它搭建了一个社会平台,让企业了解到社会公益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企业在品牌的构建上就越来越依托于社会公益,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注重于以社会公益事业来维护品牌的企业,往往更能创造出令人依赖的产品。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现时正值多事之秋,品牌的维护和强化更为重要。而依托于慈善的社会责任之心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