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发展的提速表明,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广东正在破解的难题,也是广东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
粤东西北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
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稳中有进”:经济增速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企稳回升,可谓“稳”;而“进”字主要是体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积极向好。
其中,“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无疑是‘进’的重要体现之一。” 统计专家表示。
今年上半年,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继续提高。经济核心区珠三角继续优化发展,产业发展五个一体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
粤东西北则依托钢铁、石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投资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省高7.7个、6.0个和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比全省高6.0个、25.1个和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全省高1.2个、1.0个和0.4个百分点。
在多项经济指标的强力拉动下,上半年粤东西北经济保持良好态势,GDP增长10.5%,增速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在追赶珠三角的道路上,粤东西北时不我待,继续快马加鞭。
“我们发现,‘十一五’中期以后,粤东西北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是快于全省的,现在这种趋势在延续,还需要加以巩固。”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
区域发展失衡突出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大。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延续和巩固了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社会保障投入加大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多项促增收措施,上半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4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28.2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高出城市居民1个百分点。
粤东西北是实现“两个率先”关键点
尽管我省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仍要看到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基数过小的事实,目前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仅两成多一点。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时常刺痛广东人:2012年,粤东西北12个市人均GDP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殷切期望,广东上下一心,正朝着这个总目标努力奋斗。有关专家指出,考虑到广东特殊的省情,可以预见,粤东西北地区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
“两个率先”指的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经过“四年大发展”之后,珠三角地区已进入“九年大跨越”发展阶段,正日益逼近“两个率先”的目标,有望在2020年之前实现。
但由于过去长期发展滞后,粤东西北和珠三角之间已形成发展的鸿沟,多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12市人均GDP全部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梅州、河源、汕尾、云浮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尽管粤东西北近年来快马加鞭,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后发赶超之目标仍遥遥难期。
人们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以粤东西北发展之现状,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即在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翻番,谈何容易?更逞论“两个率先”?!
“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全面的,不是平均水平上的,也就是说要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实现才能说真正实现,不能留任何死角!”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强调说。
事实上,对于这一现状,广东执政者早已洞悉于心。为了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半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在密集调研、强力推动。
在年初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广东明确提出要“狠抓区域协调发展不延误”;在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吹氧助燃;春节一过,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马上带队赴江苏学习考察其区域发展经验。
随后,“交通大会战”号角吹响,重点项目、特别是围绕粤东西北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加快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工作会议召开、振兴规划即将出台……快干实干的氛围在南粤大地日趋浓烈,人们依稀又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人。
广东正迎来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一个全新的发展版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