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南方问政•把脉最穷县⑤:借外力促发展 修内功引游客

    连日来,本报“南方问政·把脉最穷县”关注连南,记者先通过走访调查“望、闻”连南经济格局,随后以“问”专访连南县委书记雷玉春,今日则“切”,请网友、专家为当地经济想办法、提对策。

    有网友建言,建农产品一条街并上网,让青山绿水有机食品走出大山。针对连南实际,专家网友连开三剂“猛药”:引入外部资本、县城做成龙头、融入珠三角三小时交通圈。

    奥一网、南方网知名网友,南方民间智库成员,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所所长@姚华松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此次他随南方日报记者一同前往连南走访调查,结合当地实际,为连南发展连开三道“药方”。

    积极引进外部力量和资本

    姚华松说,由于地形、地貌、原有经济等的限制,连南发展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外部要素导入机制与构建“开放连南”至关重要。建议连南以“双到”扶贫为契机,及时制定优惠政策,导入外部资源、资本和人才。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向上级申请,请求输入广州、深圳等地人才挂职连南各单位,将严谨认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办事效率高、具有良好沟通与能力、综合能力强的领导及其工作作风带到连南。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的“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销本地农副产品和良好的投资兴业与宜居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招揽外来的开发商与企业主,倚靠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一条龙”式的招商引资引智,在酒店、旅行社、会所、别墅、休闲山庄、成衣业等低碳环保型企业等方面,多与珠三角相关城市开展合作,通过大项目的辐射与带动,提升本地就业水平与质量。

    把县城建成宜业宜居之所

    姚华松说,鉴于县城所在地——三江镇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交通状况也相对便利,连南要提升三江镇在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综合服务等方面的集聚程度。引入各种发展要素集聚县城,将县城打造为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县域增长极。

    适度放宽落户县城的准入门槛,通过税收减免和划拨土地利用指标的方式,鼓励外围进驻企业优先入驻县城产业园。

    现在连南有不少酒店宾馆,但多服务前来考驾照的学员,建议升级县城现有酒店、餐饮、旅行社,尽可能实现高规格、高品位,提高游客过夜率。

    网友“@观者坐壁”建议设立农产品一条街,姚华松认为这完全可行。他建议在县城内新规划夜市与早市摆卖点,集农副产品展示街、瑶族文化展示区、服装、餐饮、影院、购物中心为一体的步行街,切实提升县城的人气指数和便民性,让县城成为连南宜业之地和宜居之所的“首善之区”。

    融入“珠三角三小时交通圈”

    姚华松将连南总体发展定位总结为16个字——瑶族特色、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休闲中心,而消费者主要是来自珠三角的游客。他认为,要改善连南对外交通通达性,加速县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自由流通,建议连南积极开展交通规划,争取让高铁、高速公路、轻轨等各类型交通规划项目惠及连南,并在连南设立出口或站点,加快融入“珠三角三小时交通圈”,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绿色农产品是连南的拳头产品,在姚华松看来,要运用先进市场与现代营销手段,推进农产品销售网络化、电商化。

    举办区域性农产品展销会,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农产品的实物交易、网上交易有效结合,带动物流、仓储业发展,让农产品能上网,农民也做电商。

    网友献计

    提供就业机会
    推广农副产品

    作为生态发展区,连南的振兴富裕之路究竟该如何走?连南本地网友“@追忆往事”说:首先要保护好环境,再发展经济,这样的发展理念非常好。连南是我的家乡,我们祖祖辈辈在这生活,如果家乡能提供好的职位和待遇,长期在外务工的连南人都愿意回家乡工作和发展,因为我们的亲人在那里,连南的生活环境也比外面好。

    连南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本地网友大为自豪。网友“@献王是我”觉得“山青水秀也是一种幸福”。

    广州网友“@观者坐壁”半个月前去了趟千年瑶寨,买回家一兜瑶民自制的山水腐竹。她说,腐竹很好吃,“就是能买到的途径太少了,干脆搞个真材实料的农产品一条街,这样外地人去了也有个地方逛逛,拉动当地消费。”

    知名评论员“@万庆涛”发微博回应本报之前关于深挖文化旅游富矿的观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扶贫,文化引领,品牌打造,产业跟进,脱贫致富,可期也!

    培育旅游产业 眼光可放长远

    ■记者建言

    都说连南穷,穷在哪?从“钱袋子”看,百姓不算很富裕,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但另一方面,连南人对家乡之美非常自豪,。记者发现,当地政府最后把眼光落在绿色生态环境上,要利用瑶族文化、生态环境搞旅游,再搞特色农业,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

    对发达城市来说,产业振兴有多条路可走。对于偏居西北一隅的连南来说,重点保护生态,见效最快的工业项目难落地,选择重点发展旅游业、农业,颇具勇气。

    从产业发展进程看,旅游业向来是发达城市的最爱。对个别国内城市来说,即使旅游资源缺乏,也会通过人造景点,以图吸引大批游客,但背后需要巨大的资金撑腰。

    连南不缺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原生态,需投入大量资金修缮完善。当地的喀斯特地貌风景虽美,却没有一个连成片的景区,最为人所知的南岗镇千年瑶寨,看看古屋、赏赏节目,游客进山,仅有这样一个寨子可看,不少游客觉得不过瘾。

    如今连南将旅游业当成支柱产业,意味着将花大气力、砸重金,且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这不单需要勇气,更要智慧,思考如何将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旅游业虽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一旦培育起来会带动数个产业发展,且给当地带来的污染极少,建议当地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耐得住一时困窘,把连南的绿水青山维护好、经营好。

    南方问政记者 张学斌

    南网编辑 李秀丽 莫凡 王宁

    奥一网编辑 袁雪燕

    总策划:张东明

    总指挥:胡键

    统 筹:梅志清 柳剑能 刘小骅

    执 行:胡念飞 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