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扶贫“双到”三年《亲历•口述》⑦:全方位帮扶带来长效收益

 

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
全方位帮扶带来长效收益

    ↑驻村干部胡罡(左一)正在指导村民种蜜柚。

    ←廖喜扬(左)早已和村民成为好朋友。

    黄应来 摄

   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是革命老区,这里山多地少,地理位置偏僻。琴口村是省级贫困村,2009年正式接受中山大学的对口帮扶。

    中山大学将琴口村的山区资源与自身的科技优势结合起来,发动村民种植蜜柚、灵芝和花卉等经济作物。两年多来,中大的帮扶大大改变了当地的面貌。

    2010年,刚从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的徐远辉参与到扶贫工作,半年后他决定扎根琴口村。他筹资30万元,租地100亩,在当地种植红肉蜜柚5000株。他的举动获得省委书记汪洋的批示,掀起了当地村民种植蜜柚的热潮。

    据统计,目前琴口村83户贫困户已经全部种有红肉蜜柚,全村共种植24200株,种植面积达440亩,大部分红肉蜜柚将于今年秋天实现挂果。据初步估计,光蜜柚种植这项今年就可为村民带来约三四十万元的收入。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实习生 张天赦

    举全校之力扶贫

    口述人:廖喜扬(中山大学驻琴口村扶贫工作组组长)

    我们一开始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扶贫和高校的优势结合起来?中山大学的做法是举全校之力,发挥科研优势,教授、学生、校友等多方通力合作,给琴口村以全方位的帮扶。

    接到扶贫任务后,学校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校友前去调研考察。专家对当地的土壤、风向、湿度、水源、日照和大气洁净度等进行了测量,发现已有零散种植的红肉蜜柚非常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决定加以推广。在科学考证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大力发展红肉蜜柚、灵芝和花卉种植三大产业项目。

    考虑到红肉蜜柚要经过三年才能达到丰产,灵芝产业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规划扶贫开发项目时,做到长短结合,既有能保障贫困户长期收入的种植项目,也有支持贫困户短期内增加收入的养殖项目,如养猪、养鸡、养牛等。

    结果表明,这样长短结合的品种搭配既能缩短村民等待的时间,也能给琴口提供一个长期的收益渠道。

    学校36个二级单位分别对口帮扶一至三户,由二级单位党委书记为挂户第一责任人。同时,学校还派出由教授和学生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长期驻扎琴口村。

    在扶贫工作进行期间,有教授专门做了红肉蜜柚相关研究,寒暑假还有学生对此进行了市场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从而保障作物选择的科学性和销售渠道的畅通。

    中大的校友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前后共捐资190万,用于修缮饮水工程、安装路灯等项目,还为琴口的长期发展做了规划。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不仅帮助60户居住在危房的村民搬进了新家,学校附属的8个医院还不定期组织下乡义诊。我们为当地建了图书室,筹资60余万帮助琴口小学建立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设施完善的教师办公室和教室,改善了小学的教学条件。

    用真心打动村民

    口述人:胡罡(中山大学驻琴口村干部)

    驻村近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对待我们工作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了。

    刚开始,我们给村民派发蜜柚树种,不少村民就是随便种一种,作物的长势并不好;我们办培训时,要先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来听,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农户,我们还要为他们参加培训支付误工补偿。

    但经过这一年,我们派发的大苗逐渐挂果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加上驻村干部的反复劝说,大部分村民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平常走在路上,常有村民过来向我们询问有关种植的技术问题,也会主动找我们去看看他们的作物长得怎样。我们现在举办讲座,只需要给村民发个短信,屋子里就会挤得满满的。

    村里有一个叫朱南佑的村民,家里特别贫困,但偏偏他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里人开玩笑说他家种的蜜柚是“朱南佑种蜜柚,只见长草不见柚”。我们驻村干部就常常去他家,在做思想工作之外,也和他聊聊市场行情、接下来的规划等,还经常下地和他一起劳动。时间一长,他慢慢接受了我们,变得积极起来。

    现在,村民家里有什么事都会打电话给我们,周六周日还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吃饭,聊聊天,谈谈种植养殖的事。我们也被村民们的朴实、善良感动,真心觉得琴口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内心的联系不会因项目的结束而中断。

    我们遇到了好的工作组

    口述人:邓庆珠(琴口村党支部书记)

    由于种种原因,琴口村的经济比较落后,以前先后有过几个扶贫工作组来帮扶,但效果并不明显。

    中山大学的扶贫工作组刚到村的时候,村民们以为这次也和前几次一样,形式多于效果,所以并不十分积极。但后来大家渐渐地感觉到这次的帮扶和以往是不同的。

    两年多来,驻村工作组的两个干部长期呆在村里和大家生活在一起,还经常到田里和大家一起劳动,让我们非常感动。

    徐远辉毕业后,到我们这里承包了100亩山地种红肉蜜柚,更消除了大家对这个项目的疑虑。人家城里人都来我们这里包地种植,我们自己为什么不搞?

    驻村干部鼓励村民改变生活,同时也帮他们盖新房子、修自来水和灌溉工程。现在村里不仅通了水泥路,而且有了路灯。村民感受到了好生活带来的便利,也看到了收获的希望,脱贫的信心和动力更强了。

    现在村里的养殖、种植逐渐进入了收获期;小孩子们读书的设备也是我们相邻村镇里独一无二的,多媒体教室、电脑配置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当。对于这些,琴口村民都非常感激,我们遇到了好的扶贫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