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村干部谈“我们如何驻村” | |||||||||||||||
| 只要动脑筋 总能有办法 
 
 
 ■编者按 5月17日,《南方调查》栏目《“双到”扶贫AB面》系列报道第一篇刊出《扶贫干部不驻村扶贫难免“走过场”》的报道,重点报道了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驻村干部王清明的扶贫开发先进事迹,并对电白县马踏镇长山村的扶贫“双到”工作进行了批评报道。 5月18日,汪洋书记在《驻村干部不驻村 扶贫难免“走过场”》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措施、人大视察等,解决驻村干部不驻村、扶贫开发走过场的问题。 干部能否真正驻村,并在驻村中认真落实“双到”扶贫精神,给力扶贫,对全省“双到”扶贫工作的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按照省委领导指示精神,近期我省将对全省的驻村干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此,南方日报邀请了几位优秀驻村干部进行访谈,就“我们如何驻村”的主题,畅谈自己驻村的感受和经历,谈话内容对全省驻村干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精彩语录 到连南扶贫开发,最光荣;能让贫困户脱贫,最开心;不扎实漂浮待事,最不该;贫穷不知勤致富,最伤心。 ——— 王清明 搞农业项目也不容易,农村劳动力太缺乏了,我那个村25—35岁之间的人很多都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有些只好出去打工,又赚不到钱,成了城市里贫困人口。 ——— 张云 在工作态度强硬之下,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部一定不要抱着提拔的心态,而应该给群众办好事,给群众留好印象,为自己留下美好回忆。 ——— 赖惠镇 只有摸清各贫困户农民、当地村干部的性格,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 梁树芳 驻村感受 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 主持人:在座的都有一年多的驻村经验,对驻村一定有很多感受? 王清明:把扶贫看成演一台戏,我们又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又要当观众,村民好像看戏一样看我们。我们是手把手地教他们,让他们成为能够演戏的演员,走上舞台,融到我们扶贫工作中来,扶贫才算成功。 说实话,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有的家里连张床都没有,被子都是用棉絮做的,穷得没法想象。三排村是石灰岩地区,全是石头,土壤保不住水,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看到这种环境我真是头痛心又痛。所以一直思考,既然我来了,要怎么去帮他们。 我认为作为扶贫干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既能增强协调能力,也能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张云:扶贫要讲公平。很多村民都认为,贫困户多数是由于懒惰、违反计划生育或者疾病等原因致贫,你们去帮扶他们,而勤劳有能力的,却不被关注,这样有失公平。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扶贫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但真正做到又是很难的。 赖惠镇: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驻村干部一定要秉持“公平和良心”。公平主要就是在调配各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利益时,一定要公平。群众意见大,下面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扶贫方法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主持人:不少驻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庄真的是很穷,实在是没有办法。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清明:在管理方法上,我们开始帮他们管理,之后我们只引导,让他们自己管,形成若干个小组,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贫困户自己劳动起来,我经常下地检查,谁不锄草我就收回他的地,除去他的贫困户身份,以前就有四户被收掉了地,搞过一次就再也没有不干活的事情了。 我觉得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从实际出发就是说村里能搞什么就搞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钱少的情况下要做到最有效率,搞“造血工程”。 张云:我们的思路主要是抓产业、抓教育。我们是实行“农户+公司”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箭竹村本来的经济支柱就是茶叶,但是以前茶叶质量不高,也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收入不高。 我们来到村里后,就开辟新茶园,同时招商引资,找公司到当地开办茶厂。现在,有8户贫困户年初已经户均卖茶400斤,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另外,职业技术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我们也比较重视“职教”扶贫。 赖惠镇:我们致力于建立起扶贫产业链,提出了“山上种生态林,山下种兰花、九仙桃,田里种蔬菜,家庭搞养殖业、加工业”的帮扶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来实现产业增收,农民致富。 梁树芳:“双到”扶贫的先进之处主要是针对性地帮扶,不仅要将贫困分成特困、一般贫困、贫困三个等级,还要理清扶贫开发工作的长、中、短期规划,从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 帮扶还需要瞄准发展项目。我们帮扶的亮点是两大集体项目,一个是建成了三和农民股份合作养殖场,选出低收入和劳动能力差的30户贫困户作为股东,保证他们三年内稳定脱贫;二是组建了三和农村种植合作社,每年可带动每户贫困户年均收入增加1200元。 我们村目前计划建设一个小型水电站,目前立项报告已经打好,预计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后村集体一年的收入将增加十几万元。 攻坚克难 这就是锻炼 主持人:一些驻村干部,对真正驻村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驻村真的有很多困难。 王清明:我们是在山上石头缝里找地,我觉得农民就是要靠种地,所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特别重要。 后来我就把村里这些连在一起但分属不同农户的地整个租下来,统一种桑树、芋头。我给每一块地编号,大家来抓阄,贫困户按照劳动力多少自己申请。我免费提供桑苗,还叫拖拉机来帮农民把地翻好,他们只要种好、管好就可以了。现在山上石头缝桑树都长得很漂亮。老百姓一看挣了钱,积极性就高了。 张云:农村工作确实不好做,不过做好了,别的工作肯定也能干好。什么叫锻炼?这就是锻炼。 搞农业项目也不容易,农村劳动力太缺乏了,我那个村25—35岁之间的人很多都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有些只好出去打工,又挣不到钱,成了城市里贫困人口。 赖惠镇:缺乏资金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除了相关部门的拨款,我们驻村干部也想方设法拉赞助。 我们也主动上门拜访江门市的一些企业。江门恒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锡昌被我们真情扶贫的诚心所感动,当场表示支持20万元。目前为止,驻村干部筹措的资金就至少有30多万元。 干群关系 用心、用情、用力 主持人:不少驻村干部在抱怨,和村干部打交道不容易,和贫困户打交道更不容易!各位驻村干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清明:要对百姓有情,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城里来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又没有经济实力,而你有这些,就要帮他,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平时就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和他们交流感情,知道谁家有困难就去帮助。 村干部对我是又喜欢又害怕,怕是因为我骂人。以前他们是可上班可不上班,反正没人管,我一去就要求他们8点半之前必须上班,而且经常要求他们晚上加班。但是我也不让他们吃亏,他们家里要插秧的时候我也准他们假,还会给他们送秧苗。 张云:除了要对老百姓付出真感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诚意,还要注意消除矛盾。有些村干部把自己的亲戚搞成贫困户,我就把一些关系户剔除,增加了一些真正贫困的人,这样干部村民对贫困户名单就没有什么异议。 赖惠镇: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下来扶贫的干部一定不要抱着提拔的心态,而应该给群众办好事,给群众留好印象,为自己留下美好回忆。 一定要以情动人。每次我去看望农户都是用手抓起菜就吃,一句“老兄你做的菜真好吃啊”,就能让很多农民感动落泪。我们还给做得好的村民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们,让他们有这种荣誉感。到农户家里千万不要自备餐具,老乡给的水一定要一口喝下,这些细节都非常重要。 梁树芳:总结起来,就是真心扶贫,真抓实干。从精神上来说,要用“真心、真情、真爱”。贫困户多分布在贫困的山旮旯,有些贫困户走访一次要步行3—4个小时的山路,最初在摸底扶贫时经常摔跤,甚至会痛到流泪。后来村干部给我买了一双解放鞋,慢慢习惯之后才逐渐好起来。 摸清贫困户、村干部的性格,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要与当地村民打好交道,首先要公平,而实现公平就需要摸清当地的情况。因为我是本地干部,与当地村民干部本来就比较熟,也给工作增加了便利。 未来趋势 整村推进扶贫 王清明:今年我们计划投入320万元,继续深化扶贫成果。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贫困户和非贫苦户的转化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扶贫,很多贫困户的收入已经超过不少的非贫困户,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我很早就关注到这个问题,于是采取了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无论你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只要你要求发展,我就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你。比如,三排村种植金银花的农民当中,贫困户只有40多户,而非贫困户有163户。我们坚持的原则是,谁贫困就帮扶谁,有能力就整村推进。 主持人:看来你们是有能力的,你这是提前做到了整村推进式扶贫! 赖惠镇:我也是这么看的,扶贫不只是针对贫困户,实际上,我们做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针对全体村民。我也认为,扶贫归根结底还是整个村庄的脱贫致富。比如,我们鼓励村民自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合作组织,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最终让农民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自主参与市场竞争。 梁树芳:我们也是这样计划,整个目的就是推动农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要帮扶单位一走,村民就再度返贫。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三和村在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和公路设施建设。我们还打算动员社会热心团体、企业募集专项发展资金,以“入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使贫困户在种养取得稳定收入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参与项目经营,使得贫困户由短期脱贫转向长远致富,从而争取实现整村推进式扶贫。 张云:经过一年多的驻村,我深刻体会到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的重要意义。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了强有力村组织的打造上,力图通过加强村组织建设,实现村庄的长远发展。像王清明所讲的整村推进式的扶贫方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当然也确实需要量力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