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据广州日报报道,12日,省委书记汪洋到清远英德进行专题调研。汪洋强调,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尊重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手段,积极探索稳定脱贫的模式和方法,使“双到”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汪洋与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容根一道,在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等陪同下,首先来到英德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基地。
在去年我省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上,碧桂园捐款2亿元参与扶贫济困。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经过反复考察比选,最终选定在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开展绿色产业扶贫。
树山村是革命老区,全村440多人居住在狭长的山沟里,生活十分贫困。杨国强说:“这里到处是泥砖房,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网络,广东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我当时感到很震撼。”
在省、市扶贫办的指导下,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基地郑重向村民作出承诺:要让树山村民住上新房、走上新路,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并且通过勤劳致富,人年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
碧桂园集团在这里建设了苗圃基地,免费培训村民种苗木,并为村民垫付九成的种苗款,苗木长成后再按市场价格收购。
村民熊细妹正在苗圃上忙碌工作。她告诉汪洋:“现在先在苗圃基地打工,每个月能赚1400多元。家里还种了三亩多的苗木,希望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汪洋听了十分高兴,鼓励她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和乡亲们共同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稳定脱贫,碧桂园集团还引导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使他们逐步具备开拓市场的能力。汪洋充分肯定了这种做法,强调扶贫不仅要送技术送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贫困农户培养参与竞争的意识,开拓市场的能力,这样扶贫队伍走了才不会返贫。
碧桂园集团还帮助村民们拆掉泥砖房,陆续建起11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卫生安全的小洋楼。
乡亲们自发地把桌子摆到村道上,拿出糍粑、擂菜粥、番薯、芋头,热情邀请汪洋留下来吃午饭。
汪洋、李容根、杨国强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说变化。
杨国强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也很穷,20岁前没有穿过鞋子、袜子。人穷但思想不要贫困,只要奋发图强,一定会有出头之日!”
“你们也要有这个志气!”汪洋对大家说:“以杨国强先生为代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通过勤劳富裕之后,没有忘记穷兄弟,拿出钱帮助大家致富。应该感谢这样的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向他学习。”
汪洋接着说:“等新房子建好后,你们派代表到广州向我报喜,我请你们吃饭!”
“好!”乡亲们报以热烈掌声。
汪洋还前往顺德(英德)产业新城进行考察。
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产业新城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由顺德区和英德市共建,财政、税收、GDP五五分成,双方正在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目前顺德企业积极抱团投资,29家企业提出入园意向,总投资214亿元。
美的、格兰仕、万和等顺德知名企业负责人也前来进行考察。他们表示,经过多年磨合,顺德企业与顺德政府发展思路形成默契,所以由顺德政府牵头规划建设产业新城,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成本。我们对投资产业新城充满信心。
汪洋充分肯定顺德、英德积极探索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的思路和做法。他说,顺德(英德)产业新城的合作模式既降低了企业转移的成本,又解决了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带动了山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双方继续解放思想、立足长远,要顾全大局算大账,不要斤斤计较算小帐,努力为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合作探索新模式。
汪洋对我省当前的旱情十分关注,专程前往英德市英城街道矮山坪村实地了解情况。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12日,全省作物受旱面积25.35万亩,主要为水尾田、望天田,影响了春耕生产进度。
汪洋要求全省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旱情变化,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科学调度,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农民做好春耕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