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这为新时期广东政协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多年来,广东省政协围绕党委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职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在广东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广东省政协大胆创新、科学履职,坚持与时代“合拍”、与群众“共鸣”、与祖国“同行”,力争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了宣传广东协商民主的新亮点、新成绩,展示全省各级政协的创新实践,从今天起,南方日报推出“协商民主”专题,敬请垂注。
7月26日,在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收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用5年时间安排672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加快培育粤东西北新增长极,使其与珠三角成为全省经济的两个“发动机”。
消息传出,人们备感振奋。其实,这份含金量高的《决定》也凝聚了省政协的智慧。7月12日,一场由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朱明国主持的专题协商会在省政协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到会,听取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代表人士对《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实施沿边开发战略”、“在发展中保护好粤东西北的青山绿水”、“要高度重视粤东西北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与会人员踊跃“抢唛”发言,提了36条意见建议。徐少华当场表态:“要认真梳理、积极采纳。”笔者发现,政协提的36条意见建议基本被《决定》采纳。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通讯员 张泽旺 张建峰
踊跃“抢唛”献策,开门见山直陈问题
协商会上,15个人紧锣密鼓地发言,其中,既有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也有省政协常委、委员和特聘委员,他们有的来自高校、企业,有的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颇有代表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发言时没有寒暄客套,而是开门见山,直指问题所在。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必良第一个发言。他首先分析粤东西北发展现状:“广东有不少县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接壤。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很多沿边县的GDP是外省邻县的两三倍,现在却大幅落后了,粤东西北越来越边缘化。”
在罗必良看来,目前广东高速公路是以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修建的,很多城市能与广州连接,但它们相互之间是分离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生产要素流动。鉴于此,他建议广东实施“沿边开发战略”,修建沿边高速公路,形成环广东高速公路网,促进粤西对接东盟,潮汕对接海西经济区,粤北梅州、河源对接中央苏区,最终实现均衡发展格局。
精彩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现场协商氛围也更加浓郁,多名与会人员同时举手“抢唛”发言。
“粤东西北要有比珠三角更好的要素集聚能力才能加快发展。现在的情况是,高端产业放在了珠三角,低端产业粤东西北又不要,中端产业被外省吸引走了。如果粤东西北没有特别的吸引力,项目怎么会来?”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欧卫东的一席话引起与会人员深思。
他认为首先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体制机制建设,打造体制竞争力。其次是解决经济起步的基本条件,“要解决交通、能源等起步条件,必须由省内统筹解决,因为粤东西北自己办不了。”
省政协常委温良是广州天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企业家代表,他非常关注粤东西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粤东西北的中小企业是非常强的,不少专业镇有众多中小企业,现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能不能给民营企业缓三年的税,等经济形势好转之后再收?如果‘放水养鱼’成功,民间资金带动起来,粤东西北经济发展会非常快。”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不少与会人员从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建言粤东西北发展。
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省流通业商会会长崔河说,他在参与政协专题调研组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粤东西北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精神面貌欠佳。他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和选好用好“一把手”关系密切,但部分县乡干部因待遇不好而想法子往上走、往外走,“一把手”走马灯似地换。
“前些年到大埔调研,当地书记说他当了10年书记一个月工资才1500元,副书记1300元,我听了以后很难受。”崔河说,广州3000元请一个保姆都不够,一个镇委书记只有1500元生活都成问题,应当使粤东西北干部收入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
政绩考核方面,省政协委员、省地税局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华军建议淡化GDP指标:“小康社会不仅仅体现在GDP上,建议大胆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使地方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协特聘委员、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宗武建议完善干部绩效评价制度,对生态发展区领导干部进行差异化考核。
政协协商纳入决策程序,10余厅长到会听取意见
与会人士争相发言的生动场面令朱明国赞叹道:“这充分体现了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委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优越性。”
协商会现场,省政协委员与省政府领导相向而坐。除了徐少华,参加协商会的还有省政府10多个组成部门的负责人,如省环保厅厅长李清、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省海洋渔业局局长文斌等。
徐少华围绕《决定》稿的起草过程、主要内容作了说明。他表示,朱明国主席主持召开省政协专题协商会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负责同志以及有关界别代表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必将对修改完善好《决定》稿、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望文件起草组认真梳理、积极采纳专题协商会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修改好《决定》稿。”徐少华特别强调。
据介绍,这次专题协商的议题是省政府提出并经省委同意的,省委、省政府对这次协商会高度重视。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省委、省政府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对规定协商的事项,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
为做好此次专题协商,省政协有关部门召开由22家省直单位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并组成以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为顾问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云浮、湛江、潮州、梅州、韶关等市开展调研,实地了解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早在协商会召开前,《决定》稿就已经发给与会人员。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他们对《决定》稿进行认真研究,因此在发言时显得胸有成竹。虽然多名省领导在场,但大家的顾虑很少,表达的不少建议很大胆。只见省政府领导奋笔记录,会场协商民主氛围格外浓厚。
省政协根据协商会发言情况和部分与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梳理出36条意见建议,报送给了省政府。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决定》稿的起草工作。该中心副主任李鲁云表示,中心有一套规范的程序用于意见建议采纳——第一步,将发言录音;第二步,整理录音;第三步,把发言内容梳理成具体建议并列表;第四步,采纳吸收;第五步,对没有采纳的意见建议注明原因。
政协建议受高度重视,几乎都被吸收
近日,徐少华在省政协办公厅报送的《广东省政协专题协商会议建议》的函上作出批示:“专题协商会上各位同志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起草组已认真学习吸纳,大部分已改至《决定》稿中。十分感谢省政协领导同志和与会同志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协商会上的意见建议,能采纳的我们基本都采纳了。”李鲁云说,只有三种意见没被采纳。第一,所提意见《决定》稿中已有更合理表述;第二,所提意见超越省的决策权限,比如为中小企业减税,这项权限在中央;第三,意见表述过于具体,比如在哪个城市修建几个什么工程等。对于这类意见,省政府会发给有关部门,待落实《决定》时再予采纳。
笔者翻阅《决定》,发现不少内容源自协商会。
罗必良建议“实施沿边开发战略”,《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沿边县域跨省合作发展”。
省民革副主委于欣伟建议在《决定》稿第三部分第八条,增加“充分利用粤东西北的生态优势,建设种业的产业化基地,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的内容。笔者翻看《决定》第三部分第八条,只见白纸黑字写道:“依托亚热带和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不少与会人士就此献计献策。比如坚决不引进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避免走边污染边治理或者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一建议被明确吸收,《决定》提出“严把环保准入关”。
欧卫东说,人均收入比人均生产总值更贴近群众诉求。但《决定》稿第一部分第三条“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中,没有指明人均收入的任务时间表,应明确相关要求。该建议被采纳,《决定》写道:到2020年,各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崔河关于县(市、区)一把手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建议也被吸收。《决定》提出,“稳定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加大各类干部双向交流力度”,“激励粤东西北地区广大干部树立创业奉献精神,发扬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作风”。
华军、张宗武等人提出完善干部绩效评价制度,《决定》中也有体现:“完善注重科学发展、实干实效和差异化的政绩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
省台盟副主委郑广台建议在《决定》稿第九部分第三十五条“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增加“要加强两岸产业对接”的内容。对此,《决定》也予以吸收:“省市联合开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项招商,鼓励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创业,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对接。”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写入《决定》,有政协委员满意地说:“省委、省政府对政治协商的重视,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水平。”
省政协发布区域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称: 部分粤东西北干部出现畏难情绪
为做好此次专题协商工作,省政协成立了以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为顾问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有关部门和地市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省区域协调和加快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了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方面是部分粤东西北干部出现畏难情绪。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依赖思想,科学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报告》称,由于受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限制性政策影响,部分干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对省财政转移支付、珠三角对口扶持过度依赖,工作仍然凭惯性思考、凭经验做事。
另一大问题是统筹协调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方面,省级层面的区域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各部门在区域发展工作中的职能和任务划分不清,导致振兴计划、发展规划、扶持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区域间联动协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同构化和项目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从地理区位看,粤东西北地区环珠三角,接受珠三角辐射是最大优势,但由于“灯影效应”影响,粤东西北地区区位优势并没能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投资营商环境方面,地方政府服务观念、市场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基层干部承诺不兑现、管理不规范、“吃拿卡要”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一些地区投资态势回落明显,出现了金融、财政资源等过度外流现象。
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齐聚一堂 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贡献“金点子”
协商会上,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踊跃发言,代表各自党派为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贡献了不少“金点子”。
省民革:推进12年免费教育
省民革副主委于欣伟说,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地级市可将周边乡村整合为中心城区,但在征地拆迁时,要合理分配土地开发的收益,避免发生群体事件,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收入。省民革还建议推进12年免费教育,“可以考虑制定相关工作落实的时间表,严格制定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
省民盟:根据地区实际差异化发展
粤东西北尤其是粤北山区是广东的生态屏障。省民盟副主委卢传坚说,对这些地区不应过于以GDP作为考量指标,否则可能会出现为发展而牺牲环境的情况。省民盟建议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粤东地区融入海西经济区,粤西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粤北山区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省民建:让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到欠发达地区
“每年粤东西北考出来的大学生是非常多的,但是很多人才不愿意回去。”省民建副主委林勇表示,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人,应该促使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到不发达地区、上面的干部到下面交流。“现在干部到基层交流的力度不够,省委省政府应该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
省民进:应重视普通干线公路建设
省民进副主委胡献建议重视普通国干线的作用。“2010年我省高速路网只占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2.6%,普通的干线网和农村公路占了公路里程的97.4%,普通公路特别是我省干线公路覆盖范围广,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决定》稿中应该重视这些干线公路,不能仅仅重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要创新,解决基础建设和养路的问题。”
省农工党:不符合环保规定项目坚决不引进
关于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省农工党专职副主委刘启德表示,在引进珠三角转移产业的时候,对于不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不能引进,避免走边污染边治理或者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议省有关部门从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统筹规划,拒绝重复建设。”他还建议在《决定》稿中增加平安广东的相关内容,“这跟当前的安全形势是契合的,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
省致公党:产业转移园应走专业化路子
在促进产业园区扩容增效方面,省致公党副主委杨英说,现有产业转移园区应进行转型。“原来主要是承接珠三角转移出来的产业,随着园区不断的发展,应该将它们建成一个个的定向产业园区。所谓的定向产业园区就是根据每一个园区自身的资源状况、发展的基础,做专业化的园区,这样发展路线会更加清晰。”
省九三学社:粤北生态发展区可试点碳费交易
针对粤北生态发展区,省九三学社专职副主委温洋提出试点碳费交易。粤北的优势是森林,如果进行国际碳费交易的话,对北部山区来说,就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用省内更多的扶贫投资和国家的扶贫投资。温洋还称,河源万绿湖水卖到香港后,水费大部分由粤海公司收走了,建议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河源,使河源的经济能够较快发展。
省台盟:推进粤东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
省台盟副主委郑广台建议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两岸产业对接的内容。“我们认为可以推进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建设。粤东要争取成为广东与台湾三通的桥头堡,粤东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台湾产业的深度对接。比如说将粤东各口岸与台湾高雄、台中、基隆三大口岸对接,发展台商投资工业区,打造台资产业承接基地。”
省工商联: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大手笔
“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基础设施上要有大手笔,这样才能吸引珠三角的资源向粤东西北流动。”省工商联副巡视员陈瑞志建议对粤东西北连接珠三角的城际轨道项目的建设速度作出明确要求。他还建议加强电网等公用设施建设。“欠发达地区的电网容量往往比较低,当地吸引大型制造类企业投资后,工业用电量会激增。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到粤东西北投资的时候,遇到了电力不够的困难。”
总策划:杨懂 莫高义 杨兴锋 张东明
总统筹:杜重年 陈广腾
执 行:段功伟 王少勇 徐林 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