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广州市“金融村官”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启动活动在花都区赤坭镇瑞岭举行。本次专项行动将在花都区6镇10村落地试点,探索通过“金融村官”工作机制,进一步引导金融人才下乡,带动资金、服务、金融产品下沉,为广州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广州市首批“金融村官”领证上岗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工作,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系,推动完善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花都是大湾区后花园,也是广州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花都区认真落实“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幸福乡村,并充分发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优势,创新推出畜禽活体抵押贷、家鱼贷、盆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率先落地了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等一系列创新险种,引导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全区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集体经济收入三年翻了两番,走出了一条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表示,本次专项活动是贯彻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和积极探索。接下来,该局将会同市农业农村局、花都区、广州金服以及各金融机构、各村抓好落地实践,做好经验总结,加快复制推广,“希望各区、各金融机构、各农业企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工作,运用好、发挥好市、区各项政策措施和平台机制,创新更多适合现代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金融村官’等创新实践,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花都区副区长徐容雅
花都区副区长徐容雅表示,花都区作为率先开展“金融村官”试点工作的“排头兵”,将认真落实《花都区“金融村官”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首批10个村试点为契机,深入探索,充分发挥“金融村官”纽带作用,带动资金和金融服务下沉,破解金融和产业政策悬空、乡村金融服务缺位、贷款期限和实际需求不匹配、融资渠道窄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实际难题,促进特色产业“做起来”、金融服务“跟上来”、农户增收“富起来”,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村官”工作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范本,为广州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和表率作出花都贡献。

与会领导启动专项行动


活动现场,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花都区政府的共同见证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花都稠州村镇银行等6家银行机构与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五星村、花东镇港头村、赤坭镇瑞岭村、莲塘村、炭步镇塱头村、狮岭镇马岭村、梯面镇红山村、联民村、民安村,以及广州金服等共同签署了“金融村官”证书,并由花都区金融局、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广州金服负责同志为广州市首批“金融村官”颁发证书。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有生介绍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政策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有生进行了关于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政策宣讲。他表示,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关工作方案。下一步,将结合“金融村官”启动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推动落实,引导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静介绍了广州市“金融村官” 工作制度
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静介绍了广州市“金融村官”工作制度。她表示,为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及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指导下,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希望通过‘金融村官’服务模式,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人才队伍,引入金融活水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广州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