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广东印发意见: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成效 让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要怎么做?“三农”工作劲往哪使?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给出指引。

《意见》明确,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到2027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成效,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推动扩权赋能强县

《意见》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一是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立足功能定位,引导各类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微生物产业、文旅康养、农村电商等优势特色产业与新业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便利优质工业品下乡和鲜活农产品进城。健全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强化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投入保障。推动扩权赋能强县。

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市政、产业配套等设施提质升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美丽圩镇。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共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壮大岭南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创新区域帮扶协作机制,实现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覆盖、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县(市)全覆盖。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陆海统筹,一体谋划海洋和陆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和省际边界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对接联通和交流合作。

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意见》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强林分优化、林相改善,整体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持续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打造一批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一轮污染物协同减排。聚焦臭氧、江河支流和城市河涌、近岸海域、农村面源等,坚决打好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生态环境污染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治理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实施“民生十大工程” 探索共同富裕路径

《意见》提出,实施“民生十大工程”,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群众。

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健全为民办事长效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增加高品质精神文化供给。加强革命遗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和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推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文化创意新高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开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转移支付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

实施粮食安全强基工程 遏制地方新增隐性债务

《意见》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实施粮食安全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推进优势种业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生物育种中心。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意见》明确,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