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揭阳惠来县做精现代农业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揭阳惠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走出了一条具有惠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大海、滩涂和山林中唱响了一曲新“山海经”,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粤东滨海、大南山麓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惠来县围绕产业发展工作重点,设岗定责,激活惠来农业产业的一池春水。“点”上强龙头,培育示范产业。成功创建惠来南药、惠来凤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7个专业村、2个专业镇上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线”上创特色,打造本土品牌。因地制宜打造本土特色品牌,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荔枝获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优秀政务服务奖、最有价值荔枝区域公用品牌;鲍鱼荣获2021“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共品牌“优秀品牌”称号,持续擦亮惠来特色产品“金字招牌”。培育农业新品牌,7家企业8个产品入选省“粤字号”品牌。“惠来荔枝”和“惠来凤梨”入选全国第三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惠来鲍鱼”“惠来凤梨”申报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已通过省和农业农村部评审。“面”上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总体思路,县农业农村局坚持“抓两头、强中间”发展导向,抓好一产三产,突出推动二产发展。创新数字农业,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和惠来五宝网络节+云展会,实施“十镇百村千人”电商培训,建设“ITOE惠来五宝云展馆(国际)”和打造惠来农产品云上一条街等,把惠来农产品推上云平台,推向全国全球。通过三产促二产发展,通过实施农业产业链,做到种植生产销售一起抓。

改善环境美乡村。惠来县坚持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惠来。“三清三拆”抓到位。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全县508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工作任务并通过验收,完成率达100%。“厕所革命”做到位。在按实际需求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公厕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目前,已实现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农村垃圾”治到位。全面推行垃圾处理“六个一”的外包保洁机制。全县共有402个自然村实行“垃圾外包”覆盖107.54万人,村庄保洁覆盖面基本达到100%。“示范创建”落到位。按照示范引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方针,在全县中创建115个美丽宜居村和东部沿海示范带,打造北部红色、东部蓝色和西部绿色乡村游线路,“红蓝绿”三线乡村面貌一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带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多维触点富人民。惠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形成集中攻坚奔小康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落实产业帮扶,全县4.7亿元产业每年为群众增加2500多万元收入,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主动创新促发展。惠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破解实际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创新“农民工匠”模式助推项目落地。率先探索推行“农民工匠”模式,该模式既简化了项目流程,加快了项目进度,节约建设成本约30%,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工匠”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并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