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是一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大会。会议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1+1+9”工作部署,为广东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新的施工图,对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征程上,广东将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五年“三农”发展的蓝图令人振奋、让人期待。
李希书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我们要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作为“三农”工作者,我们要以各种形式投身到乡村振兴这场宏伟事业中来,用真抓实干夯实筑牢“三农”基本盘,推动广东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未来五年,广东“三农”工作将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久久为功与集中攻坚相结合,扎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保护好、建设好、耕种好”共同发力,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障耕地红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持续推进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和育种联合攻关,完善提升重大种业科研创新平台,加快打造种业创新强省。加大“菜篮子”“果盘子”等保障力度,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积极推进农业微生物等产业发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断完善供给“大体系”,确保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粮食等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整县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汇聚,支持各地聚焦主导产业创建专业村、镇及农业产业强镇,创响一批“粤字号”品牌。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做强做优农产品特色品牌,建好农村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实施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增强我省农业竞争力和吸引力。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精美乡村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五美乡村”建设,全域分类建设美丽乡村,着眼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五大振兴同步推进,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实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富有现代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推广基层治理“积分制”、小微权力“清单制”做法,持续开展全国和省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活动,整治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建设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的善治乡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协同推进涉农领域配套改革,支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指导开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高质量服务。
进一步强化帮扶力度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做好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深化开展组团式帮扶,“一对一”帮扶镇村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接续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发展,实现稳定增收。办好精勤农民网络学院,实施百万农民线上培训工程,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文化凝聚,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成为农村人幸福的家园、城里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