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作,高位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省水利厅迅速反应,联合相关部门、有关市县开展行动,合力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10月30日,各地落实资金约78.4亿元,65个县(市、区)全部明确了实施主体,实施供水工程4230宗,累计新增覆盖人口353.8万人,占剩余525万未覆盖人口的67.4%;江城、连州、普宁等20个县(市、区)已提前完成攻坚任务,潮州、惠州、江门、揭阳4个地市整体实现全覆盖。
一、加强与省直单位协作,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攻坚行动
省水利厅加强与省直单位合作,推进“1324”模式全力推进攻坚行动:
一是推动建立1项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由志洋副省长作为召集人,高位推动工作。全省13个涉及攻坚任务的地市均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全力推进攻坚行动。
二是编制《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指南(试行)》《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指南(试行)》《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验收指南(试行)》3个技术指导文件,从顶层设计上统一工程建设和管理要求。
三是建立投融资和统管2项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领域,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县级统管或区域统管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四是采取“开展工程建设和覆盖村庄、人口相对应的一张图挂图作战”“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实行分片包干督导”“开展明查暗访”等4项措施,扎实推进攻坚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市县镇三级农村供水从业人员1200余人接受了培训,开展现场督导16次,发出整改通知9份,18个明查暗访工作组下沉一线,切实推动攻坚任务落到实处。
二、引导各市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系列经验做法
一是探索合作建设、运营和管理新模式。茂名、湛江、云浮等地与粤海水务、河源与深圳水务集团等大型国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共建共管共享。
二是分类施策,确定建设、供水合理模式。电白区通过城镇水厂扩网进村,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广宁县通过联村连片集中供水,提高规模化供水覆盖率,通过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不具备扩网或者联村条件的饮水问题。
三是实施奖补政策,调动基层积极性。梅州市政府拨出5000多万元专款用于奖补;电白区装表入户的每户补助1000元;鼎湖区对采用城区水厂供水和小型工程集中供水的,按一户一表分别补助2000元、1500元;仁化县出台建后运营管理方案,按每人10元拨付奖补资金,用于供水设施管护。
四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廉江市、信宜市在市域内统一标准建设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吴川市、阳西县、云安区以城乡供水一体化整体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五是同步推进建后管护工作。五华县依托县属国有企业建立了统管机制;鼎湖区采取社会化服务模式,委托第三方进行工程运维。
三、强化建后管护,加强监督,提质农村供水工程
一是加强督导督查。督促滞后地区压实责任,落实资金,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狠抓进度,冲刺攻坚。
二是加强明查暗访,重点检查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将检查结果与省级奖励资金分配挂钩。
三是提前谋划建后管护工作。省级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各地树立建管并重意识,提前谋划建后管护工作,全面推动建立县级或区域统管机制。
四是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城乡供水“三同五化”目标,适时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工作,与攻坚行动形成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