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广东每年1亿培育农业产业自主孵化“服务器”

9月28日,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下称“科创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农业主管部门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东农业将对标国际,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在全国率先培育介于科技和产业间的“服务器”。

近些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困扰产业发展,为切中“病灶”探索长效解决“通道”,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布局了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的5大国家级区域中心,落户广州的“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于2018年8月2日获农业农村部批复立项,2018年12月12日正式挂牌,链动服务南方11省区(涵盖台湾、香港、澳门)。

科创中心创建之初,广东省委省政府要其在“科学家”(科技)和“企业家”(产业)之间担当链接、撮合、匹配、公裁之责,恰恰就是“服务器”的职能。

据科创中心主任、广东省博士团团长刘玉涛博士介绍,科技成果转化难,首先是“上游”很多研究陷于“研学产”而脱离产业;其次是“中游”缺失了“服务器”而导致了科技产业“两张皮”;最后是“下游”的配套空位、缺位,没有保障。其中,中游“服务器”的缺失负有一半以上责任。

找到了症结,如何破局?如何构建这个“服务器”?刘玉涛道“硬件软件不如看见听见”,这个“服务器”必须由市场导向构建。不到三年时间,科创中心以市场为“选择压”吸引汇聚起近50个国家(地区)的3.2万科学家(科技)和12万企业法人(法人)加盟,并于同期快速构建起数字港、汇演厅、融媒体、研究总院、种业馆、科技馆等载体平台。此外,还创设了一整套“围点搭环”遴选匹配模式:由企业家向科学家抛科技需求“绣球”,并顺序构设“推荐自荐—甄别遴选—比武核选—对接洽谈—供需匹配—技术预演—预挂牌—正式挂牌—公开交易—金融抚育”等环节,构建起了“链、选、比、配、转、用、育、管”八位一体的科技产业“服务器”。

科创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3.2万科学家(科技)跨域、跨单位构建起9大分中心和20个研究院作为产业信号“接收器”。通过要素入驻、关联孵化、行业服务三种模式从12万家企业法人(产业)中精中选精构建起了广东省农业主体联盟、湾区农业融媒体联盟等市场媒介作为产业信号“发射器”。

随着“服务器”的影响日隆和运营机制的日臻完善,广东省授权科创中心面向社会进行了多轮征集,最后凝练出了农业科技的十大市场需求方向。

接下来,该“服务器”将通过东西协作、南北合作,陆续扩延服务半径。除了“业态”创新,大会还体现出“融合”创新的大格局,除了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传统农业科研机构,像中国水科院“中央军”和中山大学、省科学院、嘉应学院、肇庆学院等“地方军”单位都加入了大联盟,既体现出广东跳出农业谋划农业的大格局,又折射出广东农业“三产融合”的发展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