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一张“村务卡”,刷出明白账

一张小小的“村务卡”,让村里的经费开支账单“刷”得明明白白。8月6日,广州市财政局在花都区举办“村务卡”工作推进现场会,发放首批全市统一的“村务卡”,标志着广州“村务卡”结算改革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村务卡”是由行政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持有,主要用于日常办公费、招待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等原使用现金结算的村务经费开支和村社集体的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及其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过去,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在日常村务支出中,普遍喜欢用现金结算,采用个人先垫付再报销,或先拿单到村领现金再支付的方式,在财务报销上非常不便捷,且容易造成账目混乱、资金流向痕迹不清等问题,存在一定廉政风险。“村务卡”的推行,实名管理了资金流向,从源头规范基层干部的小微权力,有效遏制基层村干部的“微腐败”。

按照规定,广州全市136个涉农镇(街)所有行政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村务消费必须使用“村务卡”。使用“村务卡”进行村务消费,不需要向村集体预借现金或前往银行取钱,也不占用个人资金,直接刷卡支付即可,支付信息免费提示,更可绑定微信、支付宝实现不刷卡支付。

“村务卡”全部村务消费交易信息,将上传到市、区两级农村集体财务监管平台,村务消费资金往来全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建立起村务消费“公开透明、网上留痕、消费存迹、全程监控”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

基层干部的小微权力看似不大,实则干系重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了监督村财务支出的“村务卡”,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更透明,老百姓也更放心。

广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村务卡”结算改革是落实市委强化农村“三资“监管,实现资金流向实时动态监管的重要举措。“村务卡”结算改革是广州针对村级资金体量大,开支面广,流向把控难等问题的积极探索,在全省首推并走在全国前列。

“有了‘村务卡’,可以更好地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集体财务监管水平,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党风廉政建设进行的制度创新。”他说。